基层减负需先治“作风病”

文章来源:枣庄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2-25 09:47:42

 各项督查检查不断、各类考核调研频繁、各种责任书签个不停……加之任务“层层加码”、时间“层层提速”,面对上面“千把锤”,基层这“一根钉”早已不堪重负,基层干部苦不堪言。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近年来呼吁为基层减负的声音越来越强烈,但目前来看效果并不明显。基层负担重,重在上面千条线,都需要下面这一根针来落实执行,基层减负难,难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作风顽疾不易除、无良药。

  基层反映,工作中“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现象依然普遍,督查暗访频繁,检查考核惯用翻资料、查档案、听汇报“三板斧”,准备的资料够多、档案够厚、汇报够好甚至可以“免检”。如此作风,又怎能了解掌握真实情况、考准考实工作实绩?基层只有“临时抱佛脚”“在纸上下功夫”,被动应付各种督查考核。适度的资料“留痕”是必要的,但“留痕”过多过滥,过于注重资料包装,就容易忽视考察工作实绩,滋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

  另外,一些隐形变异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也需引起重视。有的地方各种名目的调研检查有所减少,但是一些电话问情况要数据、在线问卷调查却越来越多;开会频次少了,会议时间却越来越长,衍生“超级会议”“深夜会议”;“线下”印制文件有所减少,但“线上”工作安排却越来越多,一名普通乡镇干部要加十几个微信群、QQ群,安排工作都是“时间紧、任务重”,还要被各种APP绑架,动辄就要被问责处理。

  基层干部抱怨,工作“5+2”“白+黑”仍干不完,身心俱疲,“千斤压顶”“万般无奈”实是基层现状。其实,这些问题既与基层自身决策部署不科学、作风建设不过硬有关,也与一些上级部门长期以来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作风病”有直接关系。形式主义可以惯出官僚主义,官僚主义也可以逼出形式主义。有人说,越往下越容易走极端,工作安排部署都是自上而下的,层层传达、层层落实固然必要,但是就工作落实的效率和质量而言,是否一定要看起来“轰轰烈烈”才显得足够重视,恐怕未必,是否所有工作都有必要层层“提前时限”“提高标准”,恐怕还得视具体情况而定。

  切实为基层减负需先治“作风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减轻工作负担,让基层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抓工作落实上来。作风硬才能工作实,抓作风是为了更好地提升工作效率、提高落实质量。

  一些作风顽疾根深蒂固,彻底根治既要有刮骨疗毒的狠劲,还要有持之以恒的韧劲。一方面,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在科学决策、统筹谋划的基础上,少一些“花架子”“假把式”,多一些真担当、实举措。另一方面,要科学制定考核考评机制,增强针对性、精准性和实效性,树立重实绩、求实效的工作导向,进一步统筹规范督查检查,少一些痕迹印证,多一些实绩考察,真正把基层干部从各种“材料”“会议”“迎检”中解放出来,从而给基层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抓落实,也留出更多探索和创新的空间。

  作者:卢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