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藏水入疆的后续探讨,欢迎有识之士加入

文章来源:互联网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1-11 10:22:34

 对于国土面积广阔,植被地貌形态复杂的中国来说,想要改变西北的荒漠植被形态,使其逐步变成草原、绿洲甚至是发展成为适合人类居住、适合经济发展的城市形态,兴修水利的确是这道题的解题切入点!但是目前专家们给出的藏水入疆和大西线方案,似乎并不是正解。

也许,藏水入疆的解题思路是可以借鉴的,但是方法论却是极为“简单”甚至是有点不负责任的!

blob.png 

藏水入疆的这套方案是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光谦提出的,在这个名字的前面虽然有众多身份修饰,但是这一条藏水入疆的西线调水方案,却不是十分令人信服!藏水入疆计划从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调水,顺着青藏铁路到青海省格尔木,再到河西走廊,最终到达新疆。并且,王光谦不止一次的强调过这个方案是可行的。但是面对众多质疑,也就只剩了“可行”这两个字!

blob.png 

并且,这种论调一持续就是6年之久!6年意味着什么?

6年意味着,如果藏水入疆的方案可行,那么通过各界学者努力,此方案已经变成了具体实施动工的工程项目,而不是我们还在这讨论的热点!

值得庆幸的是,在各界的关注下,除了藏水入疆还是有很多代替方案的。藏水入疆虎头蛇尾没有更多下文,没有更多解释。大西线的出现,虽然依旧不太完善,甚至有很多问题没有考虑到,但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些解题思路。

 

王梦恕院士作为隧洞专家,根据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提供的资料完成了大西线方案。由于非业内人士不太了解隧洞的难度,所以,我也翻阅了很多资料。

与王光谦的全自流明渠引水的藏水入疆相比,王梦恕院士也是十分单一的想要依赖隧洞作业。但是一千多公里的隧洞真的合理吗?

作为最为了解高原隧洞作业的难度的工程师,王梦恕院士方案中穿越青藏高原的方式是自流隧洞输水,而这需要修建近一千公里的输水隧洞。目前,已有的输水隧洞,大部分是在平原之上,而且里程不超过一百公里。一千公里的高原输水隧洞相比于一百公里的平原隧洞,其地质施工环境、现有工程经验和所面临的技术问题,都不可草率地拿来借鉴。要知道,部分高原作业的隧洞埋深很大,难打支洞,这不是简单的两点之间直线最短问题,而是高原施工会遇到的实实在在的工程问题。

在这一点上,藏水入疆和隧洞大西线似乎同病相怜。

难道有技术有专业知识的专业不可以跨领域跨技能的将藏水入疆和大西线的优点进行一下整合吗?难道非要藏水入疆和大西线二选一,却又无法回应外界质疑?

在最后,还有一点使我和身边的朋友不太舒服的,就是目前提出藏水入疆和大西线专家院士们的“态度”似乎有些过于自负和不诚恳。无论藏水入疆可不可行,百姓到底懂不懂,难道最基本的科学精神不应该更严谨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