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所有著名的、拥有深远影响力的工程都不是在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无论是是长城还是被称为“天路”的青藏铁路,甚至下一个可以堪称宏伟壮举的“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都需要更多智力、毅力及年轻血液的支撑它的修建和完善。
这也就是为什么,王浩院士要于2017年年末在清华大学举办演讲,主张“取水之利,兴我中华”,着重向才智双全的清华学子们,介绍“红旗河”工程的概况、特点、可行性以及重要意义等内容。伟大的水利工程,能够解决西部生态问题的工程需要等到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的关注。
凡是听过此次演讲或者看过演讲视频的人们,大概都对红旗河工程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但是关于红旗河工程,我认为还是有必要利用王浩院士对其的描述和解释,重新梳理一遍的。
为什么说“红旗河”可担当开疆拓土的伟业、西部大开发的领头羊重任呢?因为,红旗河是一条沿青藏高原边缘全程自流进入西北干旱区域的调水环线。她沿“一二级阶梯”过渡带进行巧妙设计,不仅解决了工程可行性问题,还能够有效避免对青藏高原生态脆弱区的影响,有望改变中国西北的生态格局。
红旗河工程主要利用自流,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附近开始,沿途取易贡藏布和帕隆藏布之水,自流509公里进入怒江,借用怒江河道自流60公里后,经隧洞进入澜沧江,借用澜沧江河道自流43公里后,经隧洞进入金沙江。并且,在下一步完成自流97公里后,红旗河还将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地貌地质生态环境,以隧洞、明渠、水库相结合的方式,一次进过雅砻江、大渡河、岷江、渭河、黄河,然后经河西走廊进入新疆。
据目前的推断来说,“红旗河”工程全程6188公里,落差1258米,平均坡降万分之2.1。而且“红旗河”为惠及更多地区,设计了三条支线,通向延安方向的红延河,通向内蒙古、北京方向的漠北河,通向吐哈盆地的春风河,红旗河的3条支渠均是基于相关地域地理特点的最优选择,保证坡降的前提下全程高水位自流,把水源送往西北干旱地区。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从“红旗河”的修建过程中看到我国西北干旱区未来的发展蓝图,它可能形成约20万平方公里的绿洲,甚至为中华民族、为天朝子民平添2亿亩绿色良田。我们也可以将“红旗河”作为大幅度缓解我国人多地少矛盾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只是,目前的“红旗河”工程虽然像红旗一样指引着前进方向,但是这条河流能不能顺利的通向希望及辉煌,还需要得到社会和有才智有实力的年轻人的支持。如果“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能够按照规划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完成,俺么解决的是西北干旱问题、沿途水源问题,甚至是水循环、生态、民生等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