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省恩施市政府发布了一则道路命名、更名公示,一口气拟命名、更名城区60条街道,引发当地舆论质疑。公示解释道:“根据州委、州政府提出的州城道路命名更名要以服务生态旅游为主题,将八县市地名和州内主要景点、民族特色融入州城道路命名或更名的要求。”(12月22日,澎湃新闻)
六十余条大街小巷,其中对于正在建设中和已有的道路均有涉及,这场名称上大规模的“推陈出新”,引发当地群众一时间议论纷纷,其中不少声音表示,道路的改名太过随意凌乱,缺乏内涵,当地网友笑称活成了“假恩施人”,更可能会造成游客的误解和不便。
其实,所有的质疑,都可以归为一点,从道路更名的提议到酝酿道路名字再到现在的公示征求意见,市民们被冷落了。权力先是自行决定要更名,后组织了专家的论证与酝酿,这些都绕开了全城的市民。可以说,这远远是比道路名字是不是好听、是不是朗朗上口、是不是对城市发展有宣传意义更重要和更关键的事情。
市民是城市的主人,民心是城市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城市主干道更名这样一件审慎长远之事,更需充分考量民意,倾听百姓呼声。城市主干道更名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路牌、导航系统等都要改名,相关街道的各级单位地址、沿线居民的户籍地址等需要更换。这里,不仅有一笔庞大的经济账要算,而且会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引发人们较长时间的不适应,也会让外地游客找不到北。
在道路更名之诉案件中,可以看到普通民众公益诉讼意识的觉醒,这无疑令人感到欣慰。但是,通过这一案件,更应该反思当前立法层面的短板和不足,在道路命名立法中表现出对民意的尊重。唯有如此,才能让道路命名步入法治化轨道,让路名体现出民意的最大公约数。
作者:钟二狗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