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对策研究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6-28 16:41:22

 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10月18日在十九大报告中首度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本质上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而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用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发展,既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必然要求,也是加速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科技支撑乡村战略对策研究对云南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重大的意义。

图片1.png

一、科技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新型的合作关系是科技支撑乡村产业发展的“瓶颈”

一定程度上,科技的进步,生产效率的提高必然会大幅度降低对劳动力的需求。如果农民靠出租土地,提供劳动力获取收益,短期看,通过闲置的荒地获取了收益,长期看其丧失了参与乡村产业发展的机会。合作社的经济性质决定了很难按市场化运作方式进行经营,在引进科技成果方面具有先天的不足。

2.农民对使用科技来支撑乡村振兴的动力不足

很多农民认为对使用引入科技成果,使用机械设备来提高种植水平,提高收入是政府该管的事,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主人翁意识,参与热情不高,出现了“上头热、下头冷”的现象,尤其在脱贫攻坚的大背景下。我国最初实行的输血式扶贫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反而出现了一些一味靠政府的农户,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户依靠科技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形成。

3.乡村科技人才不足

现阶段科技支撑乡村振兴主要依靠扶贫单位与人员。目前在娜姑镇扶贫的单位包括:省政府办公厅、民革云南省委、农工党曲靖市委等 16家,下派驻村队员58人。娜姑镇掌握一定科学技术的人员非常少,科技特派员只有2人,主要负责果树、中药材种植方面。会泽县7个镇、13个乡,才共有7名科技特派员。到2020年底,扶贫任务完成,扶贫单位撤离,乡村科技水平提升必然受到严重的影响,甚至可能会出现倒退现象。

4.绝大多数农民没有科技成果转换观念,尚不能有力支撑农业产业快速发展

根据我们走访调查发现,被调查对象对农村科技成果转化不是十分的了解,不知道如何把科技成果应用到实际的生产活动中,只有农民了解到科技成果转化能给他们带来的经济利润,才能让农民采用科技的成果应用到农业产业当中,参与到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也反映出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公共服务建设滞后,缺少专业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

图片11.png

5.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使用水平低

娜姑镇山区占 90.5%,娜姑镇农业生产机械主要为耕种机械。娜姑镇就是云南的一个缩影,云南省土地按地形分类,山地占84%,高原、丘陵约占10%,盆地仅占6%,各类地貌之间条件差异大,耕作地形类型多样复杂,耕地单块面积小,加上交通不便,经济基础差等因素,加之适合云南土地特点的小型农机研发生产厂家少,制约了云南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步伐。

6.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缓慢

云南农产品虽然以生态著称,但消费者认知度较高的“三品一标”农产品数量及其比例较低,困扰着云南农产品电商的发展。娜姑镇软籽石榴通过网络销售多局限于微信朋友圈,只有零星合作社有意识在天猫、淘宝平台销售。因欠缺品牌营销、策划宣传、促销等能力,云南农村电商基础差,人才匮乏,销售量有限,销售渠道仍然以水果经销商为主。

7.扶贫工作中贫困户管理识别缺乏有效科技手段,准确度差

贫困户的识别主要依靠“两公示一公告”,贫困户的识别准确度很大程度取决于贫困户的诚实度。家庭收入缺乏有效的收集渠道、手段,和数据分析方法。例如很多外出务工人员的收入无法得到准确的落实。

8.生态保护和农村污染治理仍显不足

娜姑镇管辖范围的行政村基本都未建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乱排乱倒现象严重,破坏水体生态,危害人居生存环境。在农业种植的过程中,为了追求高产和经济效益,使用的化肥、农药和农用塑料膜的数量显著增加。由于乡镇企业设备简陋、技术落后,大部分的企业都没有防止污染的措施,污染问题就尤为突出,缺乏有效的科技手段进行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

图片4.png

二、建立完善科技支撑乡村振兴战略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

1.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应以培育新兴市场主体,建立新的发展模式为前提

乡村振兴要依靠农户、农民及其本土化的经济实体或社会化服务组织。可通过组织创新推动面向农村发展的各类先进适用技术、工艺、模式的应用、产业兴旺和农民致富。避免工商资本下乡所带来的外来经营主体对本地农户的排挤。一是结合产业扶贫项目针对经营主体薄弱的地区,特别是脱贫出列的贫困村,培育和发展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解决好经营主体分布不平衡的问题。二是按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村集体经济+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增强各主体的利益联结,完善利益链,采取就业带动、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科技带来的增值收益。

2.加快建立新型农业科技运行机制

进一步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分类改革。农业科研部门要围绕现代农业发展进行市场化选题,积极推行以项目和课题为主的研究组织形式。完善科技人员管理制度,建立首席专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津贴、杰出青年专家基金、低职高聘制度。建立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全面实行绩效分配制度,探索技术及服务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途径。建立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科学、合理、高效的科技管理机制,进一步明确政府科技管理部门职责,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应主要研究和制定科技发展战略和技术创新政策,组织和实施基础性、综合性、共性的重大科技计划,做好宏观指导和政策性服务。改革农业科技项目立项管理机制,建立科学的项目评估机制,改革成果评价机制。政府主管部门负责制定相关的管理法规和政策,对鉴定、评奖过程以及法规和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处理鉴定、评奖过程中的违规行为。加强农业科技中介服务组织建设。逐步改变政府作为科技服务行业投资主体的格局,鼓励企业、个人投资创立科技服务机构,加快构建和完善由科技中介组织及其社会化科技中介服务共同组成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促进我省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结合,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

图片12.png

3.构建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投入机制

农业科技投入是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健全完善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和农户为主体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投入机制,通过微观利益诱导,增加全社会对科技的有效投入。

一是不断加大政府的农业科技投入。在确保我省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的同时,不断调整资金支出结构,合理配置资源,将农业科技作为支持重点,逐步加大农业科技投入。

二是鼓励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投资农业科技。制定鼓励性优惠政策,引导和调动企业、个人等民间资金进入农业科技领域,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科技投入严重不足的状况。

三是加强金融、保险对农业科技的支持,采取贴息的方式引导金融部门或企业投资农业高新技术。设立农业风险投资基金,加大风险投资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力度。逐步建立农业技术研发、推广与产业化保险制度。鼓励金融机构将科技含量高的农产品加工、综合开发等作为信贷支持的重点。

4.通过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改变思想,增加内生动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是生活在农村的广大农民,要全面不断提升农民素质,特别是与农业生产密切关联的科技素质。

一是加强新时期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掌握现代农业技术与发展理念,让农民真正认识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给生产、生活会带来怎样的变化。

二是通过舆论宣传和学习各地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使广大农民深刻地理解科学技术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和作用,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让他们在科技实践中受益。

三是通过举办各种农技培训,提高他们掌握新政策、新事物、新技能的能力。培养和树立一批依靠科技发展农业的典型,以典型促帮带,激励农民自学互学,共同促进,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参与度,增长靠科技实现生活富裕的内生原动力。

图片5.png

5.加强农业农村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农业科技帮扶行动

通过培训乡村干部与科技人员,提高乡村的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加快技术推广,增强乡村农民的“自我造血机能”和自我发展能力。

一是加快培养一批区域性农业发展的科技带头人,在农业技能培训、创业铺导等方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二是加快贫困地区科普设施建设,建立完善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普投入体系。

三是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展乡村“互联网+教育”,定期举办科技普及系列视频专题“公开课”,广泛开展普遍教育和科技培训,打造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教育新模式。

四是利用文化站、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党员活动室、宣传栏张贴科技报刊,建立“农村科技信息阅报栏”,提供农业科技信息,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

五是鼓励和支持农业科研人才主动参与乡村振兴战略,鼓励高等学校、科学院所等科研单位与地方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开展各类产学研合作,切实针对乡村在农业技术、资源要素和生产环境等方面的短板和实际需求,推进“一对一”的支持和对接。

六是突出抓好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业专业合作社等骨干的培训,利用田间讲解、地头培训、面对面传授、示范带动等途径,重点培养一批农村脱贫致富带头人。

七是支持科研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开展专业辅导、培训和现场示范。

八是严格落实国家科技特派员制度。根据各地乡村产业特点及需求进行定向的科技特派员认定,进行实地指导、技术培训以及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帮助乡村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

6.发挥资源优势,因地制宜,依靠科技提升主导产业生产力水平

科技支撑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应侧重于地方的特色资源优势,让新技术的引进具备产业基础。科技支撑产业发展使广大农民掌握先进的技术,提高生产效率,走以资源为依托、技术为驱动的产业振兴路线,促进经济发展。乡村产业振兴应围绕省政府“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规划,结合自身实际,重点支持乡村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生产,提高特色种养业技术水平和生产加工能力,在不同乡村选择具有发展前景的特色发展项目,给予提供技术、培训人才、寻找市场等方面的支持,促其发展壮大,从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加快农民增收致富。

7.大力推进农业实用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推广普及农业实用技术

一是政府引导,根据地方资源优势引进实用科技成果。必须发挥好农业科技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际推动作用,大力推进农业实用科技成果的转化。围绕乡村振兴科技需求,建立农业农村科技成果定期征集机制,征集农业农村先进适用技术,乡村绿色技术和高新技术成果,加强集成应用和示范推广。通过加强规划指引,因地制宜地筛选一批见效快、效益好的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加速技术推广和产业致富带头人培养,形成更具“个性化”的科技帮扶方案,提高产业发展实效性,为农村农民收入稳定持续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是大力推广普及农业适用技术,研发、推广适合云南特点的小型农具。大力推广普及农业适用技术,要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机构队伍建设,加强县乡村三级农技推广网络建设,加大科普宣传,加强农技人员和农民培训工作,通过示范、引导、推广农业新科技,使其转化为生产力,组织科技人员深入村组,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科技讲座,科技下乡赶集、“农技宝”服务等活动,对本地区农业主导产业所需的适用技术进行培训推广,开展“一对一”“保姆式”的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构建“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农户”的技术推广服务模式,搭建农民与农业科技专家、一线技术推广人员沟通联系的平台,提高各类实用技术推广应用。鼓励本土的农机设备的研发机构、生产厂商加快研发生产,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的针对农户的小型农机,完善和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提高农户使用农机的积极性,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图片3.png

8.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建设

一是建立电子商务网上销售渠道。鼓励与电商平台为乡村开设乡村频道,降低电商平台与贫困农户、合作社等的合作门槛,开设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推进网上“一村一品”产业行动工程。支持地方利用已有资源构建电子商务平台公司。健全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支持利用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等平台进行销售。

二是建立本地化的农村电子商务人才教育培养体系。加强高等院校农村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教育培养力度,大力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组织教师和学生到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开展“一对一”的学习实践和操作训练:要鼓励和引导大学毕业生到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就业,提高农村电子商务人才队伍素质。加强对县、乡、村各级干部和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开展网络技能培训,丰富网络专业知识。加强贫困人口互联网知识及操作技能培训,就农村产品上行开展有关网店开设、宣传推广、产品营销等进行实操培训。

三是完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推动加强邮政、供销、商贸流通、交通、电商、快递等相关农村物流服务网络和设施的共享衔接,鼓励多站合一、资源共享、市场化合作。发展与电子交易、网上购物、在线支付协同发展的农村物流配送服务。加强农产品标准化、分等定级、包装、冷链物流、仓储配送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适应“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需要的农村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和配送体系。

9.利用科技促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促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彻底解决精准扶贫过程中真假贫困户识别难、帮扶过程管理难、项目资金监管难、扶贫政策推送难、贫困户脱贫算账难等“痛点”问题。通过开发信息系统开展扶贫对象信息采集、动态管理,以及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实现扶贫对象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脱贫。依托政府数据统一共享交换平台,实现扶贫办与扶贫开发相关部门的数据共享,推进行业扶贫资源向扶贫对象聚焦。充分利用共享数据开展数据展现和数据分析,推进扶贫决策科学化。

10.用科学手段对乡村污染进行治理,建设好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一是积极推广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技术。由专业人员进行指导下通过卫生填埋、堆肥或建设符合环保要求的小型垃圾焚烧设施等就近还田或就地处理。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

二是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加快推进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建设,推广(免臭免水冲)水冲式卫生厕所改造模式,同步实施厕所粪污治理。鼓励乡村结合实际,单独建立猪、牛、羊等大型牲畜集中养殖区,集中建圈,科学养殖,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11.课题的调研与成文过程中,娜姑镇党委书记建吉富把多年来,基层工作的所想所悟与课题充分结合起来,专门行文总结如下:

一是娜姑要走“特色”之路。结合娜姑实际,落实好农业农村的各项政策,借助于宏观信息和调控能力,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科学制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从本地资源优势、气候条件出发,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变动,选准主要产业和切入点,牢固树立“名、特、优”品牌,全面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

二是娜姑要走“生态”之路。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特别注重生态建设和生态效益,正确处理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统筹兼顾,合理规划,整体推进。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增强农民产品质量意识和生态意识。进一步扩大绿色、有机、无虫害等生态农产品生产,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促进生态走向良心循环,逐步实现农业生产低消耗、低污染和高产出、高回报。

三是娜姑要走“科技”之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农业腾飞的基础,只有科技进步了,经济发展才有保障。充分发挥镇属农业、林业、自然资源的站、所作用,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加大农民科普知识的培训力度,积极引进优良品种,采取科学种植方法,面对面解决农民技术上的难题。

四是娜姑要走“示范”之路。积极培植科技示范户,用示范户引领辖区的群众,让广大农民学技术、用技术、让实用技术“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见实效”,逐步提升广大农民的科技水平,全面推进生产标准化和产品优质化,促进整个娜姑的经济平衡发展。

12.科技支撑娜姑镇规划考虑

图片10.png

图片9.png

三、科技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的保障措施

图片8.png

图片7.png

1.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实施农村“领头雁”培养工程,吸引高校毕业生,农民工、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党员到村任职,实施村干部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提升。组建青年人才党支部,加大在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培养储备一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后备力量。

2.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加大乡村振兴科技支撑的政策和项目支持力度,健全政府支持、企业配套,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引导带动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领域。地方财力重点向“三农”倾斜,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完善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长效机制。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保费补助和业务奖励机制,逐步破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难题。

3.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加强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大力推进适合“三农”特点的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推动金融服务方式创新。加大县域级金融机构对乡村振兴支持力度,加快乡村金融服务网络建设,进一步推进普惠金融服务站建设。加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信贷支持力度,鼓励政策性金融机构加大对乡村振兴中长期信贷支持。

4.加强表彰宣传

进一步加强宣传乡村振兴的政策精神,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采取适合农村特点、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有效方式,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扩大社会影响。大力宣传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先进人物、典型案例和成果经验,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参与主体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表彰。

5.建立健全县级激励机制

一是健全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奖补机制。重点扶持利益联结贫困户、村集体经济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行财政奖补政策。对通过流转土地、入股分红方式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被认定为县级、市级、省级和国家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进行奖补。

二是健全“绿色食品”品牌培育奖励机制。对实施农产品“三品一标”品牌建设的企业和单位进行奖补。

6.云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主要指标

图片6.png

民革云南省委自2018年挂钩会泽县娜姑镇开展“脱贫攻坚会泽同心工程”,选择民革云南省委"同心"帮扶的会泽县娜姑镇法基卡村委会(深度贫困村)为“科技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对策研究——以云南省会泽县娜姑镇为例”的课题实施地。课题的研究紧扣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这个主题,以科技成果应用和科技创新实践为切入抓手,围绕基础产业提升、产品引进培育、产业规划布局、品牌精品打造、乡村文化建设、电子商务平台、市场营销策略、劳动技能培训等持续在强基础、补短板、打造产业链上精准发力,全面助力帮扶对象。通过承担执行的云南省科技厅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专项“科技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对策研究——以云南省会泽县娜姑镇为例”课题,为帮扶对象取得了以娜姑盐水软粒石榴标准化果园建设,三品一标,品牌影响力为标志的积极成果和成效。该项目实施一年以来,民革云南省委始终高度重视,组成以民革主界别之一的“三农委员会”中的专家、学者作为主研人员,对接民革中央三农委员会为智力支持和直接指导,经课题组在项目实施地会泽县娜姑镇,严格、认真、有序的按照科技厅对课题有关要求,进行深入细致的田野调研,课题现已按年度计划完成项目相关目标及实施内容,项目经费使用合规,提交的项目总报告、咨询报告,经专家中期评审及多次修改、完善,提出了较为切合云南及娜姑镇实际的对策、建议,发挥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