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疼也会要命 间苯三酚注射液有痛点

文章来源:消费日报网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8-08 11:04:29

人们对肚子疼的治疗恐怕要有新认识。

2019年春季以来,多位权威医学专家向同行发出风险预警,建议在产科慎用或停用间苯三酚注射液。

作为平滑肌解痉药物,间苯三酚以应用范围广、副作用小、疗效显著著称,在临床上多被用作急救。然而,间苯三酚注射液(水针剂)却被临床医学专家建议慎用和停用。

优秀的解痉药(间苯三酚)

间苯三酚是一种直接作用于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平滑肌的非阿托品、非罂粟碱类纯平滑肌解痉药,它最大特点是在解除平滑肌痉挛时,不会产生一系列抗胆碱样不良反应,不会引起低血压、心律失常等。

间苯三酚另一药理特性是只作用于痉挛的平滑肌,对正常的平滑肌影响极小。因此,间苯三酚较适合于老年、有心血管疾病患者使用。

临床上,间苯三酚治疗急性胃肠炎,胆囊炎,肾绞痛,胆结石等引起的痉挛性腹痛,其疗效确切,尤其是对急性胃肠炎,胆囊炎所致腹痛疗效显著。

近年来,国内外临床医学不断研究发现,间苯三酚在膀胱痉挛、小儿急性腹痛、孕产妇保胎镇痛等治疗领域亦有较好的疗效。

在国内,医学临床普遍使用的间苯三酚是两种剂型。注射用间苯三酚(冻干粉针)为白色或类白色疏松块状物或粉末;间苯三酚注射液(水针)则为无色或几乎无色的澄明液体。

正是这种无色澄明的间苯三酚水针剂,被临床医生指存在过敏风险。

不被人知的过敏病例

谁还没有过肚子疼呢?不就是打一针就好了吗?但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极难清楚自己的用药风险。很多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普遍被忽略,甚至被隐瞒。

在间苯三酚注射液的说明中,其不良反应被标识为“极少有过敏反应,例如皮疹,荨麻疹。”有临床医生说,因查询不到不良反应病例,除非亲自遇到,否则难以对其过敏反应产生认识。

但事实上,间苯三酚注射液(水针剂)曾发生多起过敏反应。

2010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急诊科三位医生在《中国医药》发表论文,详述了间苯三酚注射液(水针剂)过敏及抢救过程。

“患者女,37岁。因酒后上腹部不适3h来我院就诊。既往体健,无药物及其他过敏史。诊断为急性胃黏膜损伤。于当日9时在急诊输液室输液,首先输注生理盐水250ml,加入间苯三酚注射液(南京恒生制药厂,批号:090402,每支40mg)80mg。当滴注约20min时,患者自觉面部皮肤瘙痒,继而出现全身皮肤瘙痒,并伴胸闷憋气等症状……”

201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科两位护士参与了一例间苯三酚注射液过敏患者的抢救护理工作,她们把抢救论文发表在了当年的《中国医药指南》35期上。

2017年2月11日,湖南衡阳南华附二医院发生一起因间苯三酚注射液(水针剂)引发的纠纷。据澎湃新闻等媒体报道,当日上午9时36分,衡阳某陶瓷厂55岁男性职工秦某因腹痛20余天到该医院就诊。因其腹痛剧烈,经其请求,就诊医生为其对症肌注间苯三酚一支解痉,但肌注不到2分钟,秦某突然出现意识障碍,医院进行紧急心肺复苏,经抢救无效死亡。此事件被舆论称为间苯三酚注射液“一针致死”事件。

类似病例依然存在。

2017年7月,广东省内一家妇幼保健院在急诊一位17岁怀孕患者时使用间苯三酚注射液(水针剂),后该患者死亡。据接近这家医院的医学专家透露,死者虽未做详尽医学鉴定,但这起死亡病例被业界高度怀疑是间苯三酚注射液(水针剂)惹的祸。

国内多家医院停用间苯三酚注射液

间苯三酚注射液频繁出现过敏,引起了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在2017年召开的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母胎医学专业委员会年会间隙,即有与会专家对间苯三酚注射液过敏病例进行分析,建议在产科治疗中慎用或不用。

目前,间苯三酚注射液(水针剂)已在国内多家医院产科停用。

间苯三酚注射液存在硬伤?

间苯三酚注射液生产厂家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交的产品标准显示,每1ml间苯三酚注射液中含氯化钠6.5-7.5mg、含亚硫酸氢钠0.7-1mg。

查阅科研机构药剂学论述可见,间苯三酚由于含有三个酚羟基结构,受热见光都可导致氧化,且在水溶液中不够稳定,因此将间苯三酚制成注射液就需要加入抗氧化剂,亚硫酸氢钠即为抗氧化剂的一种。这些抗氧化剂和其他成分对其疗效和不良反应都会产生影响,增加了使用风险。

有执业医师认为,正因为间苯三酚注射液(水针剂)存在这样的使用风险,或可以解释其频繁发生过敏反应的原因。这种解释在其他间苯三酚制剂的临床应用中得到印证:因生产工艺不同,注射用间苯三酚(冻干粉针)则有效避免了上述问题发生,不会发生超过正常范围的不良反应。

公开资料显示,曾经生产间苯三酚注射液的多个厂家都因产品质量存在硬伤陆续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勒令停产此药,但该药目前仍有少量厂家生产,并未全部退出市场。北京一家三甲医院的急诊科医生认为,由于在临床发生的很大一批不良反应并未按照《药品不良反应检测管理办法》上报,导致包括间苯三酚注射液(水针剂)在内的临床应用风险并不为医药管理部门和药品生产监管机关全面了解,这也进一步加大了临床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