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非常重视立德修身,选人、用人,一定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什么德?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
“国无德不兴”,道德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习近平总书记讲过,“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
“人无德不立”,它讲的是道德对每一个个人的发展、进步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我们古人讲有“三不朽”,这三不朽是立德、立功、立言。立德是居于首位的,它强调的就是德对于做事、做学问的基础性的前提性的作用。
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是中国先人对当时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在当代中国,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里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
总书记讲过,“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积累,养成好思想、好品德”。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那么如何能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呢?
中国古代历来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某种角度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个人层面的要求;齐家是社会层面的要求;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层面的要求。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修德就要落到实处,首先要从小做起。青少年要从小就要学会做人、学习做人,每天都可以想一想我爱国了吗?我热爱集体了吗?我在家孝敬父母了吗?在学校爱护同学了吗?在社会上遵守公德了吗?这样想一想,就会促使自己每天多做一点。这样一点一滴地积累,就能养成大德。
道德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道德的养成贵在坚持。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要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就要始终牢记道德的养成永远在路上,要始终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
勤学、明辨、笃实,以此修德,何愁国之不兴,人之不立!
作者:张学林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