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生干部”源于服务意识差

文章来源:枣庄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7-11-23 10:35:36

当前,尽管很多地方采取措施推动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仍有个别干部既不了解群众,也不被群众了解,甚至在工作多年之后,群众仍觉得此人“脸生”。(中国纪检监察报 11月22日)

全面增强执政本领,要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如何才能增强群众工作本领?那就是必须深入基层了解群众之所想、群众之所需。   毛主席曾谈到“党员干部应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尽管当前各级党委政府不遗余力地推动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但事实却是存在不少的从家门、校门直接走进机关门的“三门”干部不熟悉基层却又不想下基层。部分基层干部更是卡着点上班、盼着点下班、热衷往上跑,不肯往下沉。导致“干部不了解群众,群众不了解干部”的现象还大面积存在,让践行群众路线为人民服务成为一句空白的口号。长此以往,如何保证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

优秀共产党员杨善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如何让“脸生”干部变得与群众面熟,深入基层和群众打成一片。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入手。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将党员干部在基层的工作实绩和群众认可度作为评优评先、提拔重用的重要依据,加大对深入基层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让广大党员干部在基层干得好,留得下。多方式深入基层锻炼干部,积极采取定点联系、挂职锻炼、驻村帮扶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选派党员干部尤其是缺乏基层工作经历的年轻干部到基层学习锻炼,让他们丢掉“机关气”,沾点“基层气”,在服务群众过程中感悟“心系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的深刻道理。

打破“脸生干部”的僵局,任重而道远,各项规章制度的约束虽然必不可少,但更多在于党员干部要加强自身建设,不忘入党初衷、牢记服务宗旨、强化公仆意识,才能切实做到“访民情、察民意、听民声、解民忧”,成为一名与群众打成一片的党员干部。

                                    文/王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