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村面貌美起来

文章来源:莱芜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7-12-25 10:53:41

记者 武希刚

党的十九大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绿水也是幸福。对照莱芜,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并将其作为推动全市农业农村发展的主抓手。2016年,我市出台《关于推进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按照“工作载体化、载体项目化、项目具体化”的思路,整合财政、住建、农业、旅游、环保、文化等30多个部门单位的资源力量,统筹推进建设美、环境美、产业美、服务美、乡风美、管理美的“六美乡村”。确定,到2020年,70%以上的村庄要达到省定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培育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00个;到2025年,基本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达到500个。同时,将美丽乡村建设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考核体系。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党的十九大各项部署在我市落地见效,要求广大农村干部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坚持把生态环保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落实好上级各项工作要求,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的一线责任,全力提升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努力实现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真正建成“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雪野旅游区雪野镇王老村目前已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度假村。针对这一情况,王老村着重在提升旅游品质、完善旅游服务功能上下功夫,积极开展精品民宿提升改造行动,先后对58户农家乐进行改造提升,使村民足不出户实现增收。 (记者 亓亭 报道)

乡村旅游关键要在“特”字上做文章

□武希刚

发展乡村旅游,既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举措,也是增强农村发展实力的重要推手。应该认识到,发展乡村旅游不能千篇一律,要围绕“特”字做足、做好文章。

我市很多村在山水资源、民俗文化、特色种养、红色遗迹、手工技艺等方面,都有很独特的资源优势,在发展旅游上大有文章可做。要按照“一村一景”“一村一品”的思路,为每个符合条件的村“量身定做”发展规划,培植特色优势,实现差异化发展,真正做到吸引人、留住人。

比如,对于山水生态资源丰富的村,要积极抓好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开发休闲、娱乐、养生等项目,为游客观光旅游休闲提供便利。对于文化遗产丰富的村,要对长城遗迹、故居老宅、古树古木、古楼古井等物质文化遗产,名人乡贤文化、典故传说、祖训家规、传统手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行保护性开发,突出抓好参观、住宿、纪念品等周边产业开发,大力发展文化观光体验旅游。对于红色资源丰富的村,要提炼整理革命遗迹和传奇故事,谋划红色旅游专线,打造成重游革命圣地、感知乡村记忆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对于具有特色农业种植资源的村,要大力开发农家乐、采摘园、农耕体验等乡村旅游项目,打造集餐饮、住宿、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生态农业旅游综合体。

改善人居环境

让群众过得更方便、更干净、更舒心

莱芜探索

厕所革命惠及8.7万农户

“现在好了,上完厕所一冲就行,既干净又方便。”在钢城区颜庄镇颜庄村,村民刘常海指着前不久新改造的厕所高兴地说。包括刘常海在内,截至明年,我市将有8.7万农户完成厕所改造。

为补齐农村发展短板,改善农民生活环境,2015年,我市下发《农村改厕连片整治方案》,寨里镇薛家埠村、孔家埠村、张家埠村,雪野镇富家庄村、官正村、安子湾村6个村作为先行试点率先启动农村改厕任务。

目前,全市改厕模式主要是三格式、双瓮式。在落实经费方面,按照政府补助引导、集体和社会资助、群众自筹相结合的原则,多方筹集改厕资金。省财政平均每户补助300元,市里按照每户300元的标准配备奖补资金,各区也按照不低于市级标准进行配套。为加快工作推进,我市计划2017年基本完成,2018年完善提升,届时,8.7万农户将享受到这一发展福利。

——— 推进措施

各级要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各项部署要求,按照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现场会提出的保质保量完成农村“七改”(改路、改电、改校、改房、改厕、改水、改暖)工程、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等要求,着力抓好农村“三增三改”,即增网络、增民宿、增景观,改厨厕、改环境、改风俗,加强农村水电路气暖等配套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村学校硬件设施,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全面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切实让群众过得更方便、更干净、更舒心。

注重生态保护

建设青山永驻、绿水长流的生态环境

莱芜探索

古树按时领到了“养老金”

莱城区高庄街道黑峪村有一棵已经有600多年历史的老槐树。头几年,由于疏于管理,老槐树一度“生病”。从小在老槐树下长大的村民亓增平不忍看着老槐树“受罪”,自费买来大理石、水泥等物料,为老槐树修了围栏,并承担起了给老槐树治虫补营养的花费。

让亓增平没有想到的是,在这之后不久,这棵自己精心管理的老槐树“意外”领到了3900元的养老金,这让亓增平和老槐树都没有了后顾之忧。

原来,去年,为加强全市古树名木保护复壮和有效管理,推进“乡村记忆”工程实施,加快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步伐,我市依据《莱芜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根据古树名木调查结果和专家意见制定全市古树名木“三年保护行动”方案,每年分批次视古树生长情况下发“养老金”。通过在媒体发布信息、发动各村上报信息等方法,最终统计出全市古树名木近17000株,并公布了第一批古树保护名单,这棵老槐树就在第一批保护名单里。首笔用于日常维护的“养老金”3900元,很快就发了下来。

依据方案,此次保护内容包括铺设透气地砖、垒筑树盘、设置围栏、树干支撑、枝干加箍、树洞清理防腐、树洞填充、安装避雷针、清除杂物等内容。与此同时,所有古树名木均实行挂牌保护。

——— 推进措施

要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加强荒山绿化和山体修复治理,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改造,搞好农村原生态保护,加大对古镇古村、古树古木的保护力度,保持农村历史风貌,努力建设青山永驻、绿水长流的生态环境。

治理农村污染

促进农村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莱芜探索

堵门的老百姓竖起了大拇指

“以前猪场排出的粪污都是露天堆放,不仅气味大,而且污水四溢,附近有地的老百姓隔三差五地就来抱怨。现在,他们开始求着我把处理后的水送给他们浇地。”说这话的是莱城区口镇明姑山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任武。

任武所说的猪场位于莱城区口镇明姑山。猪场虽然远离老百姓生活区,但猪场周围有不少附近村村民的地。一遇到下雨天,污水四溢,有的流到了猪场外的庄稼地,烧死不少庄稼,乡亲们都来堵门要求赔偿。即使在向外清运的过程中,粪污渗出的臭水也得洒一路。如何破解猪场粪污处理的难题?任武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去年,一次在参加畜牧产品展会时,任武无意中发现了一款名为固液分离机的粪污处理设备,但是几万块的价格,让他打消了购买的念头。今年上半年,得知畜禽养殖粪污处理利用示范项目列入了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之后,任武马上就订购了一台,并配套建设了雨棚、排水沟、沉淀池、发酵池等设施。“经过这台机器分离处理之后,粪和污水基本都没有臭味了,经过分离脱水后的固体粪便可直接作为生产有机肥的原料出售,分离出的污水经过沉淀、发酵、过滤之后,还具有一定的肥效,用来浇庄稼特别好。”任武说。

——— 推进措施

当前,农村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影响农村群众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的突出问题。从我市情况看,部分村“脏、乱、差、污”的村容村貌还没有根本改观,垃圾乱堆乱放、焚烧秸秆等现象屡禁不止,散煤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前段时间中央、省环保督察组也向我市交办了一批畜禽养殖规范治理、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等涉及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各级要高度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坚决予以整改。要巩固好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成效,加快提升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水平,加大清洁煤炭推广力度,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污水管网覆盖,积极开展农村面源污染防治,促进农村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聚力乡村旅游

在特色发展中实现富民强村

莱芜探索

“一村一品”的带动效应

房干村的山水生态游,卧云铺的历史文化游,城岭村的农业观光游……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各村在山水资源、民俗文化、特色种养、红色遗迹、手工技艺等方面的特色,走出了一条“一村一景”“一村一品”的旅游富民强村之路。

山水生态资源丰富的房干村,先后开发九龙大峡谷、梦幻情人谷等10多处景区、一百多个景点,形成了涵盖休闲、历史、民俗、生态、游乐等多种旅游种类,可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的大型休闲旅游度假区,年实现旅游收入达5000多万元。同房干村一样,雪野镇王老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全村三分之一的农户建起了农家乐,同时带动了生姜、板栗等农产品销售,户均旅游收入达到1.5万元,王老村也由过去的全省精准扶贫村一跃成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文化遗产丰富的卧云铺村,充分发挥古碑、古井、古树、古桥、石碾、石磨随处可见的优势,积极抢抓齐长城沿线“一线五村”传统古村落旅游开发的机遇,大力培育发展生态“农家乐”、高档民宿等现代旅游业,已经成为莱芜乡村旅游的新亮点。红色资源丰富的茶业口镇,拥有大量像汪洋台抗日烈士纪念碑、民兵烈士纪念碑等红色遗迹,在红色资源整合、连片开发上前景很大。拥有特色农业种植资源的辛庄镇城岭村,近年来发展起城岭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相继开发出野人谷、狐仙岭等景点,策划了体验式农家乐、开心农场、美味体验、景松观赏等项目,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休闲、采摘,户均增收达4万余元。汶源街道长胜村结合美丽乡村、冠世桃花源建设,引进社会资本开发了农家乐、特色果园,相继开展了古寨寻宝等活动,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带动了群众增收。

——— 推进措施

当前,我市正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已修编完善了市区两级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和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出台了旅游用地、招商引资、财政扶持、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5个方面18条扶持政策。要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认真研究全域旅游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新特点,在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立足各自村落的特色优势,按照“一村一景”“一村一品”的思路,制定符合自身定位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完善各项配套设施,积极开发山水生态游、历史文化游、红色教育游、农业观光游、休闲体验游等特色旅游项目,努力在发展旅游中实现富民强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