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花式“求关注”,还需家校合力破解

文章来源:枣庄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9-05 12:02:08

   第一次松开牵引的手,目送孩子独自走进校门。这对很多父母来说,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今日开学,从此便入江湖。”开学第一天,天津一位家长在朋友圈晒出孩子的背影,配上如此评论。话中深意自现,学校无疑是大社会的小缩影,酸甜苦辣、人情世故,多多少少会映射其中。(9月3日,《中国青年报》)

  9月3日,开学第一天,对初入一年级的孩子家长来说,这是孩子正式踏入社会的第一个脚印。然而,不少家长的脸上却没有想象中的期待和憧憬,反而写满了焦虑和不安,既渴望孩子能够像在家一样被优待、受瞩目,又担心因为自己的“能力不足”或“怠慢”,而让孩子受了委屈、待遇不如人。为此,家长们不惜绞尽脑汁,使出浑身解数,在老师那里博好感、求关注,甚至想方设法给老师送礼,以帮助孩子从学校中“脱颖而出”。

  可事实上,“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赠送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等财物”,早已被教育部及各地教育部门列入严令禁止的内容,各种各样的送礼行为也被明文禁止。那为何三令五申之下,送礼暗潮依然难平呢?《重庆青年报》曾经做过一次网络问卷调查,基本能窥见大多数家长对该问题的心态:八成受访者表示曾送过礼,其中超三成家长认为送礼是希望老师能给自己的孩子更多关照。

  对于众多家长来说,这种为人父母的心情大抵可以理解,一方面爱子心切,怕孩子受委屈,希望能有一个公平的学习成长环境;另一方面又期待通过金钱或人情交易,让老师对自己的孩子有所“偏爱”。但对于很多老师来说,也被这种“热情”的包袱所困扰,一方面教育部门的严令不是“摆设”,收受礼品存在很大风险;另一方面不管接不接受家长的“好意”,都容易影响彼此之间的信任,可能导致负面效果。这种矛盾的心理,让家长和老师之间的隔阂越来愈大,关系越来越僵化。

  说到底,还是家校之间缺乏沟通理解所致。对此,学校应担负起责任来,除了要严格贯彻落实教育部门严令之外,还要通过家长会、家长群、家校共建等方式,搭建家校沟通交流的平台,增强家长和老师之间的互动,同时加强教育信息公开,让家长了解学校的运行模式,从选拔班干部、评选三好生等令人关心的方面,都要全程公示并接受家长监督;老师应坚守师德底线,不仅不能收受家长礼品,而且要耐心劝导家长,对学生一视同仁,相信“日久见人心”,必定可以赢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家长也需冷静理智,自觉抵制讨好老师的歪风,毕竟孩子的教育问题过犹不及,与其通过不正当手段“求关注”,不如从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入手,不断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

  学校不是“江湖”,不应以“江湖”而论之。笔者相信,通过多换位思考、多理解沟通,一定能建立家校之间的信任,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让孩子更好地成长进步,让校园重新回归“纯净”,还教育一个公平和谐的环境。

  作者:王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