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日报》报道,日前,安徽省财政厅、省扶贫办、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制定《安徽省扶贫项目资金绩效管理办法》,对扶贫项目资金实施全过程绩效管理,推动建立“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绩效管理机制,强化落实资金使用单位的主体责任,切实提高扶贫项目资金使用效益。
扶贫项目资金,是指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为如期实现脱贫目标,支持脱贫攻坚项目(含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项目)的各类财政资金。其是否安全高效使用不仅关系到扶贫工作的成效,更关系到能否如期实现脱贫目标任务,决胜全面小康的成败。
安徽省对扶贫项目资金实施全过程绩效管理,按照“谁申请资金,谁设定目标”,“谁批复预算,谁批复目标”的原则,强化落实资金使用单位的主体责任,切实提高扶贫项目资金使用效益。如此的经验做法不仅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扶贫项目资金绩效管理办法》的有力印证,更是坚决堵塞漏洞,防微杜渐,加强制度建设和工作力度,把好扶贫项目资金使用道道关口,确保扶贫项目资金安全有效使用的重要保障,值得进一步推广借鉴。
当前,在扶贫项目资金使用过程中,一些地方能够“花小钱、办大事”,但也有一些地方钱花了不少,结果却是一团糟。这既表现出一些地方务实的工作作风,也反映出另一些地方对扶贫项目资金的监管和使用存在明显的漏洞,如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违法违规行为可能都还不同程度的存在。
而要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只有真正将钱花在“刀刃上”,扶在“点子上”才行。为此:一方面,要加强扶贫项目资金使用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监管,完善相应规章制度,跟踪问效,杜绝挤占、挪用,随意调整扶贫项目资金等违规违纪行为;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扶贫干部的廉洁教育、作风建设和监督管理,问效与激励并举,落实责任倒查、责任追究,同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激发扶贫干部干事创业活力。(作者:时辰盗)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