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人民日报政文公众号推送文章《这位退休老书记的一记耳光,打醒多少麻木的心?》,再次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向原山东菏泽地委书记周振兴同志学习。
事情源于七月山东《荷泽日报》刊载的一篇名为《书记的耳光》的回忆文章,作者正是当时电视台的记者。虽然已过38年,周老说“记不清了,打一巴掌也是情不自禁。”但随行的作者“天阔”还原了当时的真实情景:当周书记在看望重病在身的老党员伊巧云后,再次询问这位曾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作出过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的老同志还有何要求时,老人犹豫了下说,“就是想吃半碗肥中带瘦的猪肉”。为此,周书记回到县城开会时提到这位老人,当着众人的面含泪说到:“现在,在我们领导下,生重病了,竟吃不上半碗肥中带瘦的肉。同志们,我们还有脸当他们的书记吗?”随后,周书记突然抬手扇了自己一个耳光,“我们这些大大小小书记的脸还叫脸吗?”
这一记耳光打得是这样清脆,话又说得如此沉重。旁边的县委书记不禁低头哭出声来,而其他准备好汇报工作成绩的各与会人员也都低下了头深深的自责起来。是啊,纵使相隔近四十年,但是当这篇报道从山东流向北京再席卷全国时,接触到此文的每一名党员干部心里必生涟漪“书记打脸自己?”。再细读此事就会陷入沉思。像瞬间心底立起了一面镜子,照出了周书记的真实和使命担当。那么,当书记的耳光穿越时空再次响起,就是在提醒我们每一名干部做更好的自己。
我们一要转变作风,深入了解服务群众。多蹲基层,少待机关。以老百姓高兴幸福为荣,相反看到群众陷入困难心底应有深深的愧疚和亏欠。十九大以来改革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步伐加快,就是要让老百姓尝到体制机制的甜头。同时,还需要深入了解群众,“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像周振兴老书记回忆他曾断断续续到基层跑了3个多月,事先不和县里打招呼,不看事先安排的参观点,也不让基层领着,这样才可以了解到真实情况,才能知道农民的真实想法。又比如四川省今年开展的“大学习、大讨论、大调查”更是要求每位党员干部树立问题意识,主动深入贫困村贫困户,同吃同住同劳动,以真心换真情,动员起最大的力量投入到全面小康的大会战中来。
我们更要自我批评,敢于担当冲锋在前。老百姓的困难没解决,“我们这些大大小小书记的脸还叫脸吗”?正是这份坦诚这种彻底的自责,让我们看到老一辈无产阶级共产党人身上那种从不畏惧困难,敢于还原本真,直面问题的劲。谁今天为了一时的政绩升迁掩盖问题忽略群众真实境况,那明天必将欲盖弥彰自欺欺人最终损害了党和国家利益。正是有了周书记“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是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初心,才有“如果上级说这件事我们干错了,追查下来,我周振兴一个人担责,你们都是被迫的!只要叫我当这个地委书记,我就得叫老百姓吃饱饭!”这样的担当与魄力,所以我们也要学习这种勇挑重担,化困难为行动的勇气和决心。
当改革开放四十年将“中国号”巨轮带入深蓝,“书记的耳光”已然变成一个闪亮的符号。我们不妨在夜深人静时“掏出”自己的一片初心好好审视,扪心自问“自己所联系群众的真正冷暖真正困难知不知?”再问“对已经掌握的问题困难我在逃避推责还是正极力解决?”第一代改革者渐老,我们的老百姓也再不会出现想吃半碗肥中带瘦的肉而不得的情景,但每一名奋斗在祖国复兴路上的革命者却不能停步,要让“书记的耳光”常响心间,且行且听。
作者:扬帆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