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农村“山寨食品”,还需法律显身手

文章来源:枣庄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7-20 14:43:05

   近日,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在京启动,专家表示,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必须重视和警惕山寨食品在农村地区的泛滥问题,让山寨食品不再“横行乡里”。(7月19日  人民网海外版)
     “小白兔奶糖”与“大白兔奶糖”,“王老正”与“王老吉”,“恰治香瓜子”与“恰恰香瓜子”,两种食品包装相仿,真假难辨;虽只有一字之差,其质量却有着天壤之别;这些山寨食品,在农村市场上扎堆横行、泛滥成灾。
      为获得更多非法利益,小作坊、地下工厂相继粉墨登场,套用市场信誉好的食品商标与包装,打着“正规军”的旗号,大肆生产山寨食品,将眼光瞄准农村市场,把这些山寨食品以相对低价形式推销到农村小超市、小商店,再以略低于被仿冒食品价格,向广大农村消费者推销。
     农村地广人稀,相关部门的监管大多集中在城市,未能将监管触角向农村延伸,监管相对呈现空白状态,无形中增强了维权成本;农村消费者相对文化程度低,依法维权意识淡漠,加之其消费水平不高,对这些山寨食品,往往习以为常。
    对“舌尖上的安全”,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制定出相关法律、法规,相关部门更是定期开展大排查,从生产到销售,实施全程监控,依法查处不法厂商;不过,受编制等客观条件限制,这些大多停留了城市,对在乡村泛滥的山寨食品,往往重视不够,力度不到位。
      山寨食品的泛滥,不仅侵犯了正规厂家的商标权,扰乱着正常的市场秩序;其中不乏卫生与安全不达标食品,也伤害着农村消费者身体健康,侵犯了其合法的消费权益;依法治国背景下,乡村不应成为山寨食品的法外之地,农村消费者权益理当一视同仁受到法律保护。
     食品安全重于泰山,这些山寨食品,之所以能横行乡里,祸害农村消费者,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主因则在于相关法律执行力度不够;因此,要高度关注农村“舌尖上的安全”,强化执法力度,切实保护农村消费者合法权益。
     其一,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用多种方式将食品监管触角伸向农村。监管不力是山寨食品泛滥的主要原因,为此食品监管部门要通过授权形式,将其执法权有序地向“村社干部”转借,让其代行执法,履行监管职责。
        其二、要大加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广大农村消费者,提高认知能力,逐步做到远离“山寨食品”,让其在农村销售不畅;同时,还需学会“明明白白看广告,认认真真选食品,淡定从容存证据,依法理性去维权”。
     其三,食品、公安、基层政府、组织,要联起手来,各司其责,打好组合拳,定期开展大规模的集中整治活动,从销售场所入手,追根溯源,挖出流通、生产的真凶,依法将其一网打尽,从而斩断山寨食品的根。
     山寨食品猛于虎,对其进行整治,刻不容缓;期盼相关执法部门、基层政府,勇于担当,敢于亮剑,打好组合拳,将山寨食品斩草除根,净化其消费环境,让其安心消费。(尚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