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不合时宜的观念会阻碍事业的永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并指出"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这为人们破除思想壁垒,真抓实干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走向深入提供了指导。当前,尤其要勇于打破传统守成思维方式,群策群力共谋发展。
中华传统文化中既不缺乏改革主张,也不缺少守成观念,这为我们提供了推动事业发展正反两方面的镜鉴。孔子讲的"君子不器"与现实联系起来的话,就是说从政者要不拘一格,不被自己的工作岗位限制,要有开阔的视野,工作中要树立起大局意识,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从全局出发,从关乎事业发展长远的视角出发,整体谋划、系统着力,形成一种昂扬向上的工作氛围,调动身处其间者工作的劲头正向施力,进而形成合力,最终形成"1+1>2"的工作成效,展示积极奋进的工作作风。
要形成上述工作局面,就要勇于打破人们一贯形成的守成思维,从思想上解放人们的手脚。守成思维在人们的脑海中根深蒂固。早在《周易》中就说"《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论语》也说"君子思不出其位",《中庸》还倡导"君子素其位而行"。儒家的这些思想主张使"安分守己"受到了国人的推崇。历史地看,这种思想主张不乏合理之处,但要形成前述的工作成效,就要勇于在工作中打破传统守成思维。从这样的立意出发,如果说《论语》有许多不合时宜的地方的话,那么,强调一味守成无疑是最突出的。如《论语》中说:"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就是认为先王成宪是不可更改的,改了就是"不孝",而孔子则也对自己"述而不作"颇感得意,诸如此类的"圣人遗训"还很多。
历史上的很多时期,盛世繁荣局面的开创大都离不开思想上的先改先行。如司马相如所提出并为汉武帝所接受的一句名言:"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非常者,固常之所异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这可以说是汉武帝用人思想的精辟总结。汉武帝之所以能够建树空前,就在于他能够突破一系列既有的成规和认识,大胆任用一批富有革新精神的人。再如,北宋王安石认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宋史·王安石传》),也正是这种敢于突破既定认识的思想路线,他才敢于放手进行改革。尽管他的改革变法主张在顽固派的阻挠中没能进行下去,最终没
能挽救北宋大厦的将倾之势,但这种寻求自我革命式求变精神值得今人学习。
当前,国家发展已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新阶段,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就要勇于向既定模式和过时成规提出质疑,大胆探索新路径、寻求新方法、总结新经验。如此,则能为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带来新的动力,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业不断取得更大的成就。
【作者简介】
作者:王永祥
工作单位: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