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购物时遇到了较差的体验,欲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小何给了商家一个差评,不料却引来无尽麻烦。连日来,小何先是遭到商家电话、短信的连番辱骂,进而升级到上门威胁。(6月30日 华商报)
为规范电商行为,促进网购健康有序发展,其平台往往设置了“评价”项目;让消费者所得到的服务与新产品质量,给予一个总体评价,是优还是差?得由网购者的感受说话,电商也好,平台也罢,理当尊重此权利。
在此事件中,小何先订了“3+1”沙发,因场地不足,只要“3”,商家以运费为名加价,当小何犹豫时,商家态度开始不友善;小何说出“不”时,商家则张口就骂,无奈中,小何选择投诉,并给了“差评”。
买卖公平,作为消费者,有选择商品的权利,有买的权利,也有不买权利,商家无权干涉;而面对消费者“不买”,商家骂人,显然有错在先,给予“差评”,对商家而言,这也叫搬起石头砸了自已脚,自作自受。
诚实,给“差评”影响商家形象,有可能让其失去消费者,从而断了其财路;商家怕“差评”,千方百计要求消费者撤消,也可以理解;面对“差评”,商家正确选择应该是,要么诚恳道歉,以真心实意来感动“消费者”;要么,深刻反思自已行为,不断改善与提高服务质量。
因消费者在电商平台网购给差评,而遭遇卖家多种多样的骚扰、恐吓甚至威胁的相关新闻屡见报端;有消费者给差评收到棺材的,有给差评接到辱骂电话、短信,还被威胁要血洗全家等;其结果呢?为息事宁人,往往以给差评者,取消“差评”而草草收场。
个别电商的这种“任性”,侵犯了“消费者”人生权利,触犯了法律底线,破坏着市场规则,影响了电商形象,最终也会危及网购业的健康发展;有关部门尤其是法律,不可坐视不管,理当亮出法律利剑,综合治理,追究其法律责任,让其付出应有代价。
首先,网购平台,要切实担责,完善管理,强化对电商的法治教育,强化其法治意识,对其任性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同时,也需给得“差评”的商家,适当松绑,让其有改过自新的机会,不可一棍子打死。
其次,要立法部门,要依据社会发展过程出现的新问题,加快立法进程,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让法律与时俱进,加快步伐,有效改变有关监管部门,想维护消费者合法权利,又找不到法律依据的尴尬局面。
最后,作为给“差评”的消费者,不可忍气吞声,面对商家的辱骂、威胁等,要果断选择依法维权,注重证据保存,及时报警;与此同时,执法部门要及时伸出正义之手,及时受理,展开调查,第一时间对其依法进行惩处。
依法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是法律之神圣职责;面对个别商家的“任性”,有关部门与法律,理当将责任扛在肩上,拿出硬招,方能有效铲除商家嚣张与任性,还社会更加安宁与和谐。(尚凡 )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