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影节展映片|《本命年》:姜文曾经只是一个观众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网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6-14 22:27:12

原标题:上影节展映片|《本命年》:姜文曾经只是一个观众

本文不是一篇关于姜文的传记或访谈,本文只是一篇影评。但姜文的作品里融入的个人印记实在是太深了,某种意义上他的作品就是他的人生,而这一点我们从戏里戏外的访谈也好、解读也好,都能感受一二。
因为姜文活得明白,所以他气场很强。
本文要聊的电影是1990年上映的由谢飞导演、刘恒编剧的电影《本命年》。
《本命年》的底色是刘恒的,是悲悯的、是小人物的、是逆时代的,重构是谢飞的,是社会化的、是个人化的。但《本命年》的呈现是姜文的,是应该还没彻底明白怎么回事儿的姜文的。

《本命年》讲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一个蹲过牢房的社会青年李慧泉回到社会,却始终格格不入、最终彻底被社会抛下的故事。电影不是强情节性的,而是更多地在诉诸于李慧泉这个人的内心深处。谢飞导演通过影片的构图、色调和部分象征画面,在一出现实题材的电影里勾画出了主角复杂、迷惘、没劲的情感世界。
姜文于1963年出生于河北唐山,十岁的时候就跟着大人们来到了北京,住在内务府街。影片《本命年》的故事是在1988年,那会儿姜文已经拍了《芙蓉镇》和《红高粱》,前者是姜文的处女作,更多是在谢晋导演的表达下完成自己的任务,后者是张艺谋的成名作,电影充分运用色彩,姜文第一次彰显了他的粗犷豪气。
但这都不是姜文的时代。

《本命年》中的姜文
姜文的时代要从《本命年》说起,这部电影发生的背景与他的过去是吻合的。胡同里长大的大院子弟/老北京人,“文革”一代的阳光灿烂,到了1980年代,面对光怪陆离的新世界,面对层出不穷的新事物,自己过去的世界观忽然不对味了,就好像在父母的管教下十分乖巧的高中生突然去了大学,一时之间不知道该干嘛了。
这是那一代人最明显的特征,他们在最需要树立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时候,时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站在十字路口,该如何做出抉择?
米家山和王朔在《顽主》里给了一个方向,那些青年们用戏谑、痞性和随波逐流来消解与抵抗新时代带来的冲击,他们听任生命的骚动,游戏人生。

《顽主》中的梁天、张国立和葛优
在《顽主》里扮演马青的梁天就是典型的代表,他在《本命年》里同样饰演了类似的角色,但《本命年》想要表现的是他的对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