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一所热门公办小学的孙教师傻眼了,在上科学课时,面对全班95%孩子不认识白蜡烛。(12月20日 钱江晚报)
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蜡烛自古有之,为无电时代的人们夜晚带来了光明,拓宽了生活的时空,也留下了无数勤学的故事;随着科技发展,电灯进入千家万户,昔日无人不识的照明工具,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
当今的小学生,身逢盛世,科技日新月异,各色电灯照亮着其生活,传统照明工具的焟烛早已从其视野中销声匿迹了,故这些成长于城市灯火辉煌之中孩子不知“白焟烛”为何物,也在情理之中。
“孩子不知白焟烛”,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教材落伍了”,将责任推给教材,认为教材没做到与时俱进;不可否认,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电灯早已取代了“烛光”,让孩子去认识、运用焟烛,还真有点强孩子所难。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如火柴、焟烛之类之过去日常生活必需品,正从人们记忆中慢慢退去,虽大势所趋,但相当比例的孩子不识“焟烛”,就不该是正常现象了。因其虽不再广泛运用,但也存在于某些特定场合、与文学艺术作品之中。
孩子不识白焟烛,也许仅仅是个案,未必就是普遍现象,自有其原由,但从中除了感到丝丝伤感外,更折射出了当前孩子成长过程中,深入实际生活不够,缺乏生活常识,阅读不够,知识面狭窄等诸多问题。
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看似在孩子,实则是我们的教育观念出了问题,为了孩子不惜重金择校、选名师,参加各类兴趣培训;为了学习,让孩子成天背课文、做习题;却忽略了引导孩子向生活学习,从阅读中积累知识与技能。
未来的世界,竞争必将更加激烈,而激烈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创新与人才之竞争;不经风雨,怎见彩虹?温室里难长成参天大树,今天的孩子如果没广泛接触社会生活,没根植于阅读中吸收种类齐备的营养,则难以播下创造种子,势必会影响今后的创新,从而危及民族未来之整体竞争实力。
孩子不识白焟烛,看似小事,从小事中折射出的问题不可小觑,既事关孩子的成长、成才,更关乎中华民族在世界竞争中能否立于不败之地;理当高度警惕,并及时调整教育思路,亮出实招,引领孩子更健壮成长。
家长要更新教育观念,切莫过分包办代替,还孩子自己成长的时间与空间。孩子的成长终归是孩子自己的事,身为父母急切心理可以理解,不可让其成长仅仅往返于“家庭、学校”之间,让背书、做练习成为其成长的全部,将时间与空间更多地还给孩子。
社会要加强引导,用科学的教育观引领父母,深入宣讲正确的成长观,将其从“焦虑”中解放出来。并积极为孩子参与社会生活创设更为有利条件,引领孩子们投身社会实践之中,在实践中广泛吸收成才所需的营养,为创造、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孩子不仅是家庭的未来,更是祖国的希望,孩子成长过程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因此,面对“孩子不识白焟烛”,切莫仅当笑话,一笑了之,更不可只让“教材”背黑锅。(尚凡)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