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些“一票否决”,多些宽容理解

文章来源:枣庄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8-11-23 08:41:10

  “忙”是基层干部的常态;另一个是“累”,除了忙碌的工作,精神还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不能有任何闪失。因为很多事情都是“一票否决”,有些事情即使没有出现在“一票否决”清单里,同样也不敢有丝毫“怠慢”,一旦出了问题就会被问责。(2018年11月21日人民日报)

近年来,在极少数地方,一说要重视某项工作,便拿出“一票否决”的“绝招”,否决内容越来越广,否决项目和指标层层加码,如政务公开、土地管理、招商引资、政策保险、产业发展……搞得基层干部应接不暇,疲于应付。

“一票否决”,顾名思义,就是因某项工作没有做好而否定全部工作。笔者以为,“一票否决”虽然能促使基层干部做好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达到令行禁止的目的,但也有因用部分代替整体,因局部的失误而否认所取得成绩的弊端。如果主观地随意推出“一票否决”,不仅打击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还会弄巧成拙,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

毛泽东同志曾说:“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做工作只要成绩占据主要部分,好的方面超过不好的方面就应该得到认可和肯定。事实上,任何事情都难以达到百分之百的完美状态,基层工作亦如此,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就是这个道理。只有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扎实做好督查,及时纠正工作中的失误,认真弥补存在的不足,才能使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

过多地使用“一票否决”,也反映出一些基层干部做工作没有从加强指导、督查上下功夫,没有从提高认识、提升干部履职水平和能力上着手,而是简单地利用“一票否决”涉及到干部职工职务晋升、评先评优、年度考核等事项而让下一级干部没有选择余地,只能无奈地顺从。这种“一票否决”虽然见效快,执行力强,但容易造成为迎合上级意图而弄虚作假,损害群众利益的后果。

如果首先解决干部思想上的问题,讲清做好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就能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就能将上级的决策部署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迅速准确地落实到工作中去;如果对干部在工作中的失误多些宽容,多些理解,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症下药,不仅能及时解决问题,还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无规矩不成方圆。按规矩做事,最有效、成本最低。规矩在“一票否决”的“硬杠子”面前往往要“靠边站”。只有彻底治愈“一票否决”依赖症,倡导科学的考核方法,在严管的同时,对干部少一些责罚、多一些理解与宽容,才能充分调动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

作者:杨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