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一些高校原本为方便师生、提高效率的信息化手段在实际管理和运营中却出现了过度倾向:打热水需要APP、洗衣服需要APP、跑步需要APP、连无线网络需要APP、刷网课需要APP……。(11月11日《长江日报》)
一个个打着智能便捷、学分挂钩旗号的手机APP逐渐编织成一张网,将许多大学生裹挟其中,有的APP粗制滥造,存在不少漏洞;有的商家甚至视学生市场为“唐僧肉”,投放各类奇葩广告……
就笔者而言,大学期间也下载的很多APP,实际使用的也就一两个,所谓的方便快捷反而更麻烦。
学生时代是孩子们接受校园教育、自我成长的过程,广告等过多的商业行为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甚至会影响他们价值观的养成。更需要重视的是,前述情况不只出现在高校里,还出现在了一些中小学里。
高校等教育管理部门,对于校园APP的推广使用不能过于简单机械地一哄而上、一刀切,盲目追求高校管理的APP化,应根据和结合高校学生管理的实际,尤其是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对于校园APP的使用有所甄别、取舍,同时充分尊重大学生校园APP使用的选择权,而不是简单利用行政权力去强制使用。
与此同时,针对校园APP中存在的各种乱象,相关市场监管部门也要积极介入,严肃依法纠正查处其中可能存在的各种违法问题,确保校园APP市场的规范和有序。
高校为丰富信息化手段引进APP本是件好事,但引进时要理性且谨慎,不能仅为了迎合信息化潮流就不加斟酌引进,切莫让高校信息化手段变得空有其表而实质粗制滥造,学校也可以以签订协议等方式进行管理,这样不仅可以改善APP使用环境,也规范商家广告投放。
(作者:脆酱)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