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困难群众岂能当“看客

文章来源:枣庄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8-10-18 09:08:52

  当前,国家在脱贫攻坚这一工程上投入大量资源,物力、财力都以脱贫为先,在用人方面也是力推优秀人才扎根基层,助力脱贫攻坚。无数市县级单位干部离了家,下了村,入了户。尤其是我们的基层干部更是忙得焦头烂额,为了实现脱贫奔康的伟大目标,奉献了无数个日日夜夜,让我们的老百姓更有获得感,也进一步拉近了与老百姓的距离。这使得干群关系更加密切,鱼水之情也更加紧密。不得不说,在脱贫攻坚的路上,确实让我们的贫困地区,边远山区,农村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善。

然而,部分地区虽然依靠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和扶贫资金缓解了一时的贫困,用上了国家给的各项补助资金。但是,“靠在墙根晒太阳,坐等干部送小康。”的现象依然存在,不仅浪费了国家的专项资金,更是助长了“等靠要”等不良思想的滋生,还寒了广大扶贫干部的心。究其原因,一是部分地区在扶贫上的思路有所欠缺,对干部的要求步步提高,严上加严,但是对困难群众的内在脱贫动力刺激方面还做得不够,“重投入而轻产出”,只讲干部的奉献却没有对贫困户进行“思想扶正”。二是一味地给钱发物,“扶贫不扶智”,扶贫的操作方式值得商榷、斟酌。导致在脱贫攻坚的整个环节中出现了“扶贫干部永远在路上,困难群众等靠要”“不想也不愿脱贫”的怪现象,脱贫攻坚,困难群众竟然成了“看客”!

要让广大困难群众积极主动投身到脱贫中来,就要多方发力。首先,要实现贫困户被动脱贫向主动脱贫的转变,在脱贫攻坚中,干部只是“配角儿”,困难群众才是“主角儿”而非“看客”。其次,广大党员干部要转变扶贫思路,认真了解农户情况,摸清困难群众的致贫原因,“对症下药”,分类施策,而不是搞“大水漫灌”式扶贫。再者,产业扶贫资金不是“共享经济”,不能“雨露均沾”,而是要根据产业发展实际情况来发放,其目的在于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找到致富路子实现增收致富。最后,在注入外在资源的同时,要加强自主脱贫意识的培养,树立自主脱贫的榜样,充分发挥“致富之星”的示范带头作用。让困难群众主动“找路子”“想点子”“唱主角儿”找到致富途径,过上小康生活。

 

作者:孙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