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派投资集团认为,与其做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比如成为巴菲特一样的股神,倒不如脚踏实地学习一下股票基本功来的实在。尤其是进入2017年以来,我们的A股市场越来越成熟,呈现出的一系列巨变,值得引起我们的深思。
一、小市值股票一跌再跌
钜派投资集团根据过往历史来看,购买小股票在A股的收益率是很高的。这一方面基于新兴市场的高速增长,许多小公司都在发展壮大,从几十亿市值的公司逐渐变成几百亿,甚至上千亿市值的公司。A股历史上许多大牛股,包括茅台、格力电器、伊利股份、海康威视等都是从小市值公司长大的。另一个则是著名的"壳价值"。由于发行制度的非市场化因素,以及没有退市机制,A股市场上再差的公司,基本上都会有一个"市值底"。而且这个市值底伴随着时间一直在增长。2008年A股市值最小的公司在2亿人民币,到了2016年底变成了20多亿。
然而到了2017年,小市值股票表现越来越差。整个2017年钜派投资集团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市值在2000亿以上的公司是表现最好的,涨幅超过40%;相反市值在50亿以下的公司是表现最差的,跌幅超过25%。许多人把这个看做一种短暂的风格,认为小盘股风格很快会回来的。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钜派投资集团看到进入2018年之后,小市值股票继续一跌再跌。和三年前相比,虽然市场同样回到了3000点以下,但市值结构出现了天壤之别。钜派投资集团根据此前券商中国的一个数据统计,2015年8月25日,市值低于30亿的个股只有295只,占当时市场总数的10%。到了2018年6月22日,市值低于30亿的公司已经有971只,占比为市场总数的27%。这里面大部分公司是从原来50到100亿市值区间跌下来的。
钜派投资集团认为,小市值股票持续大跌背后最大的原因来自发行制度的加速,以及A股逐步开始有退市的公司了。目前的发行节奏会让市场到2020年上市公司数量扩容几乎一倍,已经出现了类注册制的模式。这也导致过去"资产证券化"模式终于宣告终结。
二、市场定价权发生改变
2005到2007年的时候,A股市场定价权在机构投资者手里。自从2012年开始,A股市场的定价权落到了产业资本手里。市场并购重组的数量越来越多,到之后大量上市公司变成了一个并购平台,通过并购各种公司把自己做大做强。
在最极致的年代,钜派投资集团看到盈利不到1亿的上市公司,去并购掉盈利超过5亿的非上市公司,后者还不需要做大股东。大量的并购重组变成了一二级市场估值差的套利。从本质上,并没有真正为投资者和公司本身创造价值。
在产业资本定价权最强的2015年大牛市中,那时候许多人已经不再跟踪上市公司的业绩了,反过来跟踪上市公司董事长的行程,他要去哪里,他可能并购什么公司。从中,也看到了产业资本定价权的一种极致体现。
但是这种定价权已经发生了转换,钜派投资集团认为,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股权质押预警的比例大幅增加。目前A股处于股权质押平仓线以下的市值规模超过了一万亿,许多产业资本和上市公司控制人都被强行平仓,市场定价权已经不在产业资本手上。
三、A股正在变得成熟化
有人说这几年的A股正在去散户化,对此钜派投资集团并不完全同意。如果看今天美国的市场,完全去散户化主要依靠80年代的养老金退税政策带来的全面机构化。而且这是在一个长期牛市的背景下实现的。如果没有特别的催化作用,A股要实现全面的去散户化几乎不可能,而且没有人希望用一个长期熊市导致散户投资者离开市场。所以钜派投资集团认为,这几年A股的特征更像是成熟化。
成熟化就意味着一些不成熟的做法变得无效,市场越来越向发达国家的成熟经济体和股市靠拢。钜派投资集团拿实体经济举一个例子,在许多年前经济并不成熟的背景下,创业的门槛很低而且成功率比较高。到了今天,经济逐步进入成熟阶段以后,我们看到创业者的背景越来越优秀,模式和发达国家类似。
过去A股非常不成熟,比如钜派投资集团知道打涨停板手法能长期有效的带来正收益。甚至A股市场年化回报率最高的一批人,都是靠打涨停板模式的。还有10送10高送配模式,本质上没有改变任何基本面,股价却能够因此涨很多,有些人长期跟踪这种高送配模式。还有就是买一大批ST的公司,等待借壳重组。这些成长于特殊时代的模式,在今天已经逐渐变得无效,这也是A股进入成熟化市场的标志。
鉴于此,钜派投资集团并不认同目前社会上广为流传的"A股港股化"或者"A股美股化"的说法,钜派投资集团认为,我们的A股市场其实正在成熟化。而在这样一个成熟市场中,如何避免投机心理,使用科学的投资手法,是摆在每一位股民面前的课题。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