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大伟
市人社局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通过完善机制,优化平台,大力组织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用“工匠精神”推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
核心阅读:近年来,围绕产业转型升级,我市全面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十二五”期间,累计组织各类职业技能鉴定8.57万人,有7.09万人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截至今年10月份,全市高技能人才达2.83万人,其中技师以上人才5262人,齐鲁首席技师43人,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能人才保障。
毕研美正在焊接电路板上一只6903芯片的管脚。(记者 刘大伟 摄)
近日,在山东力创科技有限公司,总装一部部长毕研美又出名了,因为前不久,她成功荣获全省2017年度的“齐鲁首席技师”称号,是今年全市获此殊荣的“三匠”之一。
然而在企业,毕研美还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称号——“焊接大拿”,工友们谈起时都竖起大拇指。称号背后,是她多年来靠着努力钻研和执着,练就的“工匠精神”。
穿上操作服、套上脚套,再经过风淋室,记者跟随毕研美走进生产车间,自动化的设备快速进行着生产、检测等各个流程操作。在一处电子仪器仪表的装配工作台前,毕研美拿起一个电路板,指着上面一只型号6903的流量芯片说道:“全厂170多名员工里面, 能焊接这个芯片的不超过4个人,另外3人也是我带出的徒弟。”
要在黄豆大小的芯片上确保32只管脚焊接过程中互不粘连,其难度无异于在针尖上“绣花”。“毕大师在元器件焊接精准度上不弱于机器人。”同行的企业办公室工作人员陈炜说。
凭借着恰到好处的精度控制,毕研美的焊接动作一气呵成,整个流程耗时不到2分钟,芯片被稳稳地“粘在”电路板上。
“别小看这短短的2分钟时间,这是对力度、速度、温度、时间的多重考验。可以说,这其中只要一项出现意外,整个芯片的焊接就宣告失败,甚至整个电路板都会被毁。”毕研美说道。因为这一个芯片焊接,毕研美每年可为企业节省成本五六万元。
得益于她这一手绝活,毕研美在每次企业内部比赛、技能大赛等竞赛中屡屡夺魁,先后斩获“莱芜市技术能手”、“莱芜市首席技师”以及省市各类竞赛奖等荣誉,练就了一身“硬功夫”,也为企业带来近亿元的直接效益。
作为新时代的工匠,仅有“十年磨一剑”的毅力还不够,还要有不断创新适应新时代的专业技能需求。为此,毕研美在工作实践中参与编制《印刷电路板焊接工艺标准》《自动贴片机操作标准规范》等生产工艺标准20余项,为企业标准化生产作出了重要贡献。
“毕研美仅是我市培养高技能人才工程的一个缩影。为避免企业转型发展中的技能型人才‘供血不足’,我市制定组织实施了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围绕钢铁、制造等优势产业的建设,针对不同企业高技能人才需求特点,大力实施‘金蓝领培训计划’等高技能人才培训项目,重点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精湛技艺的技师、高级技师。”市人社局就业促进科科长耿建山说道。
近年来,为更好地激发“双创”活力,集聚高技能创新人才,服务全市转型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在政策制度方面,市委、市政府制定了《莱芜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等10多个文件,并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
不仅如此,按照“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我市进一步加快建立健全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业绩和贡献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和评价体系建设。进一步突破年龄、资历、身份和比例限制,促进高技能人才成长。引导职业院校积极推进以高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教学改革。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技术比武,为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搭建平台。同时,健全完善“首席技师”和“有突出贡献技师”选拔管理制度,充分发挥高端带动和引领示范作用。
截至目前,我市连续10年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大赛。1580人通过省厅统一考核鉴定,获得“金蓝领”技师证书。我市润达新材料有限公司刘卫国作为高技能人才获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实现零突破。到2016年底,我市高技能人才达到28349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没有一大批高技能人才是不行的。目前,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已经成为引领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动能,是支撑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上,他们不可或缺,又无可替代。”市人社局局长张志刚说,“未来,我市在迈向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的进程中,需要集结更多高技能人才贡献力量。人社部门将不断探索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教育新模式,努力打造全社会尊重重视技能人才的软环境,让高技能人才有更多职业荣誉感、归属感、获得感。”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