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腾讯对外宣布了公司架构的大调整。此内容一经公布就引起外界的广泛关注。作为影响着当今中国每一位互联网用户大企业,本次架构调整可以说是6年来调整幅度最大的一次。
从内容来看,腾讯将之前的7大事业群改为了6个。保留了原有的企业发展事业群(CDG)、互动娱乐事业群(IEG)、技术工程事业群(TEG)、微信事业群(WXG)。而网络媒体事业(OMG)、移动网络事业群(MIG)和社交网络事业群(SNG)组成了新的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而让媒体们重点关注的正是这个CSIG事业部。它将整合腾讯云、互联网+、智慧零售、教育、医疗、安全和LBS等行业解决方案,推动产业的数字化升级。
腾讯高层讲的明白,这次调整是应对互联网今后10年的新态势:社会将从消费互联网迈向产业互联网。而腾讯也将跟随这一变化,从重点针对C端的业务模式逐渐转型向ToB发展。
这次调整同时也意味着腾讯将在云服务上发力,而这一领域则早已经盘踞着着另一个“巨人”阿里。
早在2009年,阿里就将云服务公司独立出来,成为了一个战略性的独立公司。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市场开发让阿里云在国内市场份额一枝独秀。2015年,阿里打通集团各业务数据,启动了数据中台战略,构建了“大中台、小前台”的业务机制。用超级“数据池“为阿里云服务助力。
腾讯要在这个领域里直接挑战阿里云,并以此作为未来ToB的发展重心,让它承载起腾讯“下一个增长点”重任,除了坚定的决心之外,想必一定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直观来看,目前阿里云的市场份额是腾讯的4.5倍,即便是以相同的发展速度看下去,腾讯云的未来发展也并不被众人所看好。外界普遍认为,想要追上甚至超越阿里云目前的市场地位,腾讯需要比行业快几倍的增长。
目前的科技评论圈会出现这种论调,显然是因为这些评论者并不理解云服务或者有意引导。
云服务的消费并不同于一般的服务消费,购买云服务并不是简单的购买服务器硬件那样的纯粹交易,用户在选择云服务时,除了对基础云服务的底层需求之外,更多的则是看云服务运营商可以提供什么样的增值服务。
举个简单的例子, A、B两人拨打电话,电信运营商满足了两人的通话需求并收取费用,而购买服务的双方也可以完全忽略异地通话这个需求背后的一系列实现手段。此时,电话公司就可以看作是云服务提供商。
当市场上出现更多的电话服务供应商时,能提供更多附加服务的运营商显然在市场上就会更有优势。比如可以提供彩铃,提供无线上网,提供公共事业缴费等服务。而这些服务,往往是基于服务商自身的业务拓展能力和资源,同时用户资源也会反过来成为服务商在拓展B段业务时的重要筹码。
由此可见,阿里目前在云服务领域的优势地位“事出有因”,而腾讯入局云服务市场所能产生的效果也相当值得期待。中国的云服务的市场本身仍处于不断成长的阶段,尽管阿里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先发优势,但从对C端资源和渠道的掌控来看,腾讯云在ToB领域的发展似乎还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架构调整后的腾讯虽然以CSIG为发力点进入ToB的云服务市场,但调整后的腾讯并未从此放弃C端拓展。新成立的PCG事业群进一步加强了社交与内容的内部互通,为更好的服务C端用户打好了基础。众所周知,腾讯在C端领域一向拥有国内最强大的资源。腾讯在C端的资源优势可以帮助腾讯在这次的架构战略调整中为B端的拓展提供强力的支持。在与C端关系更加紧密的诸如游戏,社交,出行,视频领域中,我们可以看到腾讯云已经处在了相对领先的地位。
当然,未来云服务的市场如何变化尚没有定论。毕竟腾讯的组织架构调整才刚刚宣布,现在已知的仅仅是一个框架而已。但能肯定的是,作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腾讯整合各方资源后所产生的服务升级,必将会深刻影响未来10年中国互联网的发展。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