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湖北某市统一印制《工作手册》,取代过去不同部门印制的《工作日志》《工作纪实》等4个本子。市委负责人说:少点虚头巴脑的东西,多去干事创业,精简小小笔记本只是开始。
要求干工作“留痕”,需要有笔记为证,本是加强干部记忆、验证工作落实与否的重要依据,初衷无可厚非。但一名干部对应的工作多了,党建、宣传、安全……如果每一项工作都弄个笔记本,五花八门不说,仅按要求写笔记,就是一项十分庞大的“虚功”。时间占用了,精力消耗了,动手操作抓落实,必然也就被不同程度“打折”。为一个个小小的工作笔记本“减负”,确有必要。
谋划工作、安排落实要处理好“分寸”,把握好“度”,否则就可能“过犹不及”。“工作留痕”留下了工作的点点滴滴,作为考核检查重要内容,能够倒逼党员干部真刀真枪干事创业。但是,工作笔记本毕竟是一项辅助资料,相比实打实干工作,显然要次要得,不可过余看重、过分要求。如果连记录的格式、细致程度都要强制规范,必然陷入一种“精致的形式主义”,倒逼干部在一个小小笔记本上下功夫,把大量时间花在“表”面上,费心费力做虚功。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再优美的记录,堆成“小山”的笔记本,充其量算是认真“落笔”,而非准确“落实”。纵然笔记写得再好,记录写得再多,都是纸上功夫,花拳绣腿,产生不出任何实效。相反,只有以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在工作中勇于挑最重的担子,敢于 啃最硬的骨头,善于接最烫的山芋,才算是真正的落地有声。
而且,一味在工作日记、纪实等方面做文章,还容易助长干部的投机心理。平时不注重工作推进,不狠抓落地落实,临近考核检查,才把干劲都花在纸面材料准备上。如此以来,真正干事创业的“老实人”可能因纸面功夫欠佳,在考核检查中失利;而一些善于钻考核“漏洞”,会奉承、会讨好,会在迎检材料上下功夫的人,反而会获得好评。考核的“指挥棒”一旦走偏,既会打击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也会误导更多干部在工作中由实走虚,玩花架子。
目前,一些地方的形式主义作风依然十分突出,尤其是扶贫、改革等重大民生领域,形式主义越来越隐蔽,越来越“精致”,越来越“不起眼”,成为基层干部的“痛点”,也是群众最不满意的“节点”。这就要求地方政府静下心来,对形式主义来一次“拉网式”大排查、大整治,不留任性的自由空间。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