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教育扶贫消除贫穷“代际传承”

文章来源:枣庄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3-20 16:31:07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教育投入继续向困难地区和薄弱环节倾斜。因长期工作在基础教育一线,民进河南省委副主委、省实验中学校长马玉霞代表对教育扶贫背后沉甸甸的意义理解尤深,“教育扶贫直指导致贫穷落后的根源,也是彻底脱贫的重要手段”。(中工网,320日)

当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攻城拔寨的关键阶段,扶贫重在扶智,扶智重在扶教育。“教育扶贫”是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方式,其根本在于“精神扶贫”。它不是简单的对扶助对象“授之以鱼”,更多的则是“授之以渔”,引导受助者寻找造成贫困的根源,鼓励他们树立改变落后面貌的思想,提高教育文化素养,变被动脱贫为主动致富。在这个过程中,教育的“辅助”作用大于了脱贫的“扶助”效果。

扶贫重在扶志与扶智,扶志与扶智的关键在于教育,自然教育扶贫就显得更加举足轻重。心理学上有个效应叫“木桶定律”,讲的是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就是扶贫攻坚战中的最短板,扶贫攻坚就是要克服教育这块“短板”,采取一系列举措推动贫困地区教育发展,在助力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的同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乡村振兴集聚强大力量。

教学设施、师资条件相对较差,是导致教育落后的主要原因,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软硬兼施,优秀生源外流,不外乎当地教育水平落后,教育水平落后不外乎缺乏优秀师资。这是环环相扣的,解决了师资问题,其他问题基本便迎刃而解。要想留住并且引进优秀师资,需要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投入,弥补这些地区的校舍、教学设备不足等短板,同时合理提高教师收入待遇、福利水平。有了这个优秀师资这个前提,家门口都有名师,当地优秀生源,自然不会轻易外流,好老师加好学生,这样的良性循环有利于改变贫困地区教育落后现状。

    梁启超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对于偏远地区的孩子来说,读书是他们走出大山,改变自身命运唯一的出路。有教育才有希望,再穷不能穷教育,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作者:钟二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