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一个考试结束,很多家长都会痛心疾首地说自己的孩子很粗心,考试时简单的题目最容易出错,明明会的知识点却因为粗心马虎而丢分。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孩子总是容易粗心丢分呢?
01
粗心是学习效果不好的重要表现
粗心,是指自己理解和会做的事情,由于不仔细而造成的差错,它与不理解、不会做而造成的差错是不一样的。大多数家长把孩子粗心归咎于不认真、太马虎、缺乏对学习的责任心等主观原因,而忽视了对孩子自身客观情况的观察,例如,有些孩子会出现粗心的现象是因为其学习能力发展失衡。
学习能力发展失衡,具体是指智力正常,但由于学习所涉及的心理机能的缺乏或发展没有达到同龄人水平而无法掌握学校的学习环节,出现听、说、读、写、算以及更高层次上思维上的困难,随着问题的聚集和年龄的增加,进而影响到孩子的自信心和情感上的发展。例如,孩子的知觉能力没有达到同龄人水平,视觉集中度差,容易出现加字、减字或跳行现象;视觉分辨发展不足,容易出现读错字;视觉记忆和理解不佳,造成阅读不畅;视觉动作不良,写作业就慢。因此孩子出现粗心的问题,家长们不要一味地责怪孩子,更多地要从孩子的学习能力方面查找原因。
因此对于一部分似乎是粗心的孩子来说,他们是冤枉的,不是不努力,而是能力没达到。把粗心的毛病归于孩子主观上的不努力,是部分家长在教育中的第一个误区。
不管是主观上的不努力,还是客观上的能力不足,粗心反映出来的是孩子的学习效果不佳,需要家长和孩子高度重视。
02
要看到“粗心”背后反映出的问题
对知识掌握的熟练度不够
所谓熟练度,可以想象一下我们成年人,做小学一年级的计算题,每一题其实对我们来说都很简单。但是当我们在计时的情况下完成1000题,并不一定全对。如果平时经常做计算类的工作,很可能做的又快又准;如果平时疏于做简单计算的人,很可能又慢又错误百出。
对知识的基本概念不清楚
有一些题目,学生们认为自己是会做的,因为平时做对过,只是考试错了。但很可能是他们只看过1-2次,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很多概念的细节到底是什么?并未深究。在考试有时间限制和压力的情况下,人通常本能的选择自己大脑中最先搜索到的记忆存储,而这个记忆和认知很可能是错误和疏漏的。
学习习惯有问题
很多孩子写作业不认真、不检查、不喜欢打草稿、不肯写步骤等,也都是习惯的问题。还有书写习惯等,也会导致一些粗心问题。还有的孩子做题喜欢跳步骤,不但容易错,还会导致按步得分时得不到前半部分应该能得到的分。
做题准确率不高
家长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打字时,每个词是一次输入正确,还是不断删除修改?这个也是准确率的问题。如果平时做事力求“一遍做对”,“每遍都提升”,关键时刻才有可能一次做对。这需要用心投入,反复多次后才能成为本能。如果做错了,觉得“没关系”,常常会造成多次也无法做到比较好的状态。另外,准确率还和“做题量”以及“题目类型”有关。
03
在日常学习中纠正粗心
1、重视粗心的危害,强化孩子的责任心。
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学生本人,都应该从根本上认识到粗心不是小毛病,特别是在中考、高考这样重要的考试中,由于粗心造成的一分之差就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因此考生和家长都应该高度重视。
责任心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可以说如果没有责任心,对什么事情都敷衍塞责,马虎了事,必然做不好。有了责任心以后,才会谨慎从事,细致认真,不敢有半点儿懈怠。
2、注重基本技能训练,提高答题效率和正确率。
因基本技能不熟练而导致丢分,在平时做作业时就应该静下心来仔细、认真、按部就班地独立完成。很多基础知识题,只要平时练的多,在考试中就会提高效率,出现错误的概率也会变小。
3、培养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在考试中要准确把握题意,动手做任何一道题时,都要非常认真地将它通读一遍。一要了解这个题对你提出了什么要求,是什么题型,是间答题、论述题,还是分析说明题。二是注意评分的原则是什么。三是看每道大题开头的指示语是否对每道小题都适用。只有弄清所有关于题目的细节,考试才不会因为审题不慎而丢分。
4、学会自主检查。
每个人答题时都会出现粗心大意的现象,如有可能,在交卷前留出一点时间把试卷认真检查一遍。总体检查:确认每道题都写了,不能有漏题的现象,这也是最可惜的。再对照题干问的和自己答的是否一致。灵活检查:灵活利用时间,把时间放在分值较重或没有把握的题上。逐步检查:检查主观题可以把你写的每字每句读一遍,避免有语句不通或者错别字的现象。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