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社会扶贫”App在落实过程中,一些基层党委、政府下任务下指标,爱心人士的注册量成了基层企事业单位和乡镇党委政府考核的硬杠杠,淘宝上甚至出现了代注册爱心人士的“抢手生意”,7毛钱就能注册一个“爱心人士”。(4月24日 中国青年报)
“爱心人士”从自愿申请到付费注册,充分说明了一些基层党委、政府把社会扶贫的经念歪了,不仅没有发挥连接贫困人口和社会爱心人士、爱心企业的网络服务平台作用,反而让公众更加反感这种形式,甚至把扶贫演变成了“扶政绩”,淘宝上也出现了代注册爱心人士的“抢手生意”,这种滥竽充数的做法实不可取,应该及时制止!
国家建立社会扶贫App,一头连接着贫困群众,一头连接着爱心人士,原本精心搭建的帮扶“桥梁”,却成为了少数别有用心商人的注册淘金商机,这种爱心人士“造假”行为让人唏嘘不已。这种重数量轻质量的做法,不仅会对扶贫工作大打折扣,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疏远干群关系。
将“爱心人士”注册量视为硬指标是典型的形式主义。爱心人士就是社会上自愿的、有能力的、有爱心的能为社会扶贫作出自己贡献的企业和个人。把爱心人士的注册量作为考核下级扶贫单位的硬杠杠是错误的决策,这种追求注册量的行为有数字造假的嫌疑,对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追求胜过了真实扶贫,实质问题是利益考量胜过了责任担当。
将“爱心人士”注册作为生财之道是见利忘义的行为。淘宝商家在获取利益的同时,要考量两个问题,一是公平合理,一是社会责任。真正的爱心人士是希望借助这个平台,为社会的扶贫脱贫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而被注册的“爱心人士”则只是个数字游戏而已,没有实际意义。商家推出这样的注册业务,只看到了自己眼前的利益和顾客的需求,忽略了商家的社会责任和长远利益,是损人不利己的行为。
究其根源,此类扶贫乱象之所以会出现,最根本还是在于个别干部思想观念出了问题,是扭曲的政绩观在作崇。因为注册量一旦成为考核的硬杠杠,有完不成考核任务的单位就会想方设法,利用各种资源应付上级检查。表面上看好像是被政策制度所逼的,实则是作风不实、工作不担当的表现。
因此,我们要坚决纠正下达扶贫注册硬任务和代注册爱心人士的形式主义歪风,要秉承扶真贫、真扶贫的标准和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民心的得失为判断标准,坚决杜绝以数据论“英雄”,要把社会扶贫App的爱心桥梁和纽带作用汇聚起来用好用活,真正实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的愿景。(文/凌月)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