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政府网站的“网络问政”板块,互动及时、办事效果好,赢得了群众点赞。可是,有少数地方政府网站,面对群众疑虑或问题,回复互动倒是及时快捷、热情有加,但就是问题依然迟迟得不到解决。(5月29日,人民网)
“善待网络,善用网络,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已成为网络问政的标签。据有关数据显示,中国网民已达3.84亿,网络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随着公民意识的普及,老百姓迫切需要一个既能够解决问题又能与政府“对话”平台。因此,网络问政顺应了当今网络时代的发展潮流。
但是,部分地方停留在“键对键”层面,为民办事的理念还停留在形式主义上。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原本还充满期望,到头来却是换汤不换药”,可见对此颇为不满。事实也的确如此,既然做出运用互联网办公的样子,就不能只顾摆拍而不注重内容建设。要知道,迈出的关键一步也恰恰是在做出便民承诺。
网络问政是好的平台,如同好的政策一样,如何落实才是关键。一些政府网站沦为“僵尸网站”或者奉行“万能回复”的形式主义,剖析其中的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缺乏严厉的问责机制进行约束。只有出台相关制度进行扶持,并严加约束,严格考核、问责,使之成为一种常态,网络问政才能得以健康、快速发展。
唯有如此,才能实现李克强总理的庄严承诺:“民之所望是我们施政所向。要牢记责任使命,增强忧患意识,敢于担当,毫不懈怠,扎实有效解决问题,决不辜负人民的厚望。”
作者:刘菲斐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