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吉林、浙江、山东、海南、四川、西藏、青海、新疆(含生产建设兵团)等8省公开反馈方案。至此,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在第一轮督察中,已将全国环境问题底数摸清,各省也列出了时间表和任务图,明确整改目标。(5月30日人民网)
这几年的“环保风暴”刮得确实强烈,尤其是中央环保督察组,每到一个地方,几乎都能找出许多环保问题,反馈给地方政府,落实目标进行整改。形势所逼,地方政府了不得不老实起来,制定整改的时间表、路线图,有条不紊予以落实。
但一个很严峻的事实却是,一些地方应付检查的思想依然十分浓厚。有的在空气质量采集数据上人为造假,掩盖空气质量恶劣的现状;有的纵容企业偷排漏排,用暗管将废水直接排到河里,或把废渣拉到偏远地方非法掩埋;还有的重整改方案,而轻落实行动,使整改停留在纸面上,如此种种。
为此,在公众看来,不管各地嘴巴里怎么讲,口号喊得多响亮,方案制定多完美,关键还是要用事实说话,看一线行动干得怎么样。曾经有地方在中央环保组反馈意见之后,制定的整改方案数万字,花费的功夫由此可见一斑,如果能把这种功夫用在实际行动中,显然更能令人信服。但现实往往却是,纸面文章干得扎实,但要出钱出力、下决心之时,却乏力不前、效果不佳。
作为地方政府,在环保问题上,应该多站在大局上思考问题,在大势中强力推进,在细处落脚,严格按照方案的要求,一步一个脚印,走好整改的每一步路。这既是生态环境建设的必由之路,也是给群众期待最真诚的答复。面上整改、假装整改,自欺欺人注定迟早“露馅”,也会令环保商量持续恶化,透支了民意期待,也让公信无处落地。
不容乐观的整改事实,也倒逼监管部门及上级主管部门,在检查反馈问题后,要及时进行“回头看”,看一看污染的现状有没有好转,看一看地方的整改措施是否用了劲,看一看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是否提高,多管齐下判断地方的整改行动得与失,及时进行调整,确保环保整改的目标变为现实。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