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下午,泸州一村民在掉入沼气池后,因相继施救其他人也掉入池中,并最终导致5人死亡。(5月20日 成都商报)
清洗沼气池,本是小事,却因安全意识淡漠,措施不力、方法欠妥,先后五位村民“命丧黄泉”;人命关天,如此惨剧,引发社会高度关注,更发人深省:小小的沼气池,咋就成了“夺命坑”呢?
不见炊烟起,但闻饭菜香,曾经延安市甘泉县建设的沼气池,成为各大报纸关注的焦点,在我国农村迅速掀起了修建“沼气池”热潮,从此,沼气池开始走向农村的千家万户,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引领农村新生活。
沼气,作为一种环保新能源,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改变着传统烧柴做饭的习惯,让森林免遭砍伐,让家禽、家畜等粪便得到了无害化处理,让农民洗上了热水澡,有力地保护了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虽沼气池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依然有些农户还使用着;现实中,沼气池,“夺命”,并非第一例,媒体中,各地均有“沼气夺命”的惨剧发生,究其原因,大多因为缺乏相关安全常识,才导致此类惨剧的不断上演。
“沼气池夺命”,折射出了农村安全教育的短板,类似惨剧的发生,不仅危害着农村生命安全,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家庭悲剧”,影响着农村的稳定与和谐,伤及扶贫攻坚与全面小康,理当采取有力措施,杜绝“悲剧”重演。
农村地广人稀,居住分散,相关安全管理机构与设施,相对不足;近日发生在泸州的“沼气池夺命”悲剧,以五条鲜活生命为代价,再次敲响了农村安全的警钟,让类似惨剧不再重演,成为了社会关注焦点。
首先,有针对性开展安全教育,增强村民的安全意识。农村安全形势刻不容缓,基层干部,要勇于担当,将辖区安全责任自觉扛在肩上,切实开展安全隐患排查,走家入户,进行安全常识讲解,教给村民诸如正确清洗沼气池等方法,教给其正确施救方式;从而不断增强村民的安全意识。
其次,针对当前农村大多青壮年外出打工的现状,以村组干部、青壮年党员为主体的紧急救援队伍,以政府买服务与当事者共同承担机制,定期对“沼气池”等,进行清理与对突发安全事故,进行有力援助,力避“悲剧”的上演。
最后,基层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安全,挤出资金,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完善相关设施设备,健全机构,完善相关制度,加大考核力度,实行问责、追责,定期进行奖励,督促基层干部,将农村安全责任,落实在日常行动上。
面对“沼气池”变成了“夺命坑”,由此引发的“悲剧”,基层政府与基层干部,理当切实担责,主动作为、警钟长鸣;唯有如此,“沼气池”才能与“夺命坑”挥手告别,还农村以和谐、安宁。(尚凡 )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