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怡景:扶贫羊迟来3年当纠正干部作风

文章来源:枣庄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5-21 09:40:56

20182月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和县塔什艾日克乡诺尔巴什拉木村68户贫困户领到了姗姗来迟680只扶贫羊。这些扶贫羊早在2015年初就该分发,却因为当地主管部门、乡镇扶贫干部底数不清、疏于监管,导致贫困户足足等了3年之久。(519日《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所谓“扶贫羊”,就是指政府购买,免费分配给贫困户饲养,等羊长大后再卖掉的增收方式。发放扶贫羊最大的好处,就是能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依靠自身的努力脱贫,比发放现金物品的“输血”扶贫更加有效,也更具意义。

然而,个别地方却在扶贫过程中,忽视了群众脱贫的重要性,早就该发的扶贫羊,因为干部的种种原因,迟发了近3年,让群众漫长等待,白白将脱贫时间往后延长。出现底数不清、监管不到位等现象,主要还是干部不作为所致,属于典型的作风问题。

众所周知,脱贫攻坚最重要的前提,就是摸清底数,哪些群众可以纳入贫困范围,基层干部要心理有数;每一家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发展潜力,也要一清二楚;哪些群众适合发放扶贫羊,也要科学进行衡量。这些工作看似非常复杂,但只要多入户调查,多征求周围群众的意见,是不难搞清楚的。

之所以个别地方推迟了3年才搞清楚这些问题,就是因为当地干部工作不严不实所致。因为怕吃苦,不愿亲自下乡,很多数据让村干部凭着感觉直接报上来,难免会失实。同时,对民意的征求不够,未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必然使一些不符合条件者进入贫困户队伍,而该享受政策的却有人不在名单上。扶贫羊当然难以发放,一拖再拖。

扶贫攻作关键要实,如果不实就会走样,就会打偏“靶心”,贻误脱贫大计。每一书记、驻村干部应切实发挥帮扶作用,沉下心来,按照上级的要求,把扶贫工作干到底,把每一项数据都统计准,心中有一本明白账,精准进行帮扶,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栽培。

    同时,应加大扶贫领域的作风整顿,纪检部门的监督视线进一步下沉,多明查暗访,将其中的作风问题及时清理出来,严肃处理,为脱贫攻坚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