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既要发展产业、壮大经济,也要繁荣文化、提振精神,“富口袋”的同时也要“富脑袋”,两者应该同频共振。(人民日报 2018-04-04)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气神,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
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着力补齐农村文化建设短板,推进乡村文史馆、文化站、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广播电视户户通等一系列惠民工程的建设,采取符合农村特点的有效方式,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乡村治理凝聚共识。
要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农村传统道德教育资源,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推进诚信建设,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划定乡村建设的历史文化保护线,保护好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产。支持农村地区优秀戏曲曲艺、少数民族文化、民间文化等传承发展。
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公共文化资源要重点向乡村倾斜,提供更多更好的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支持“三农”题材文艺创作生产,鼓励文艺工作者不断推出反映农民生产生活尤其是乡村振兴实践的优秀文艺作品,充分展示新时代农村农民的精神面貌。培育挖掘乡土文化本土人才,开展文化结对帮扶,引导社会各界人士投身乡村文化建设。活跃繁荣农村文化市场,丰富农村文化业态,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监管。
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摒弃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加强无神论宣传教育,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抵制封建迷信,真正调动起农民的积极性,让农民群众自觉、自愿参与乡风文明培育全过程,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乡村振兴提供文化沃土。(魏华)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