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投资16亿元的扶贫公路折达公路考勒隧道工程质量差,存在安全隐患,而“整改”措施竟然只是刷涂料。(人民网,4月2日)
4月1日上午,央视曝光甘肃折达公路考勒隧道质量问题,双层钢筋施工后变单层,存在安全隐患,而“整改”措施竟然只是刷涂料。当天晚上,甘肃火速回应,对该路段进行交通管制,对曝光的6名相关人员进行停职调查;4月2日,甘肃省再次回应,并立即启动问责程序。
甘肃省问责的动作不可谓不迅速,态度不可谓不诚恳,虽然这种知耻而后勇的态度值得肯定,但就工程计划完工时间4个月后,仍然未能进行有效整治的现状;尤其记者在调查过程中,还曾经遭遇踢皮球,恐怕很难点赞。
还是不让人不心生疑惑:这个“立即”,是不是来的有点迟了?只能说,当地的善后功夫不错,只是善前的功夫,还需要提升。
事实上,这种善于“善后”,不善“善前”的事,并不少见。《鶡冠子》记载了神医扁鹊的一个故事:魏文王问名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厉害呢?”扁鹊回答:“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我大哥治病,是在病情发作之前;二哥治病,是在病情初起之时;而我治病,是在病情严重之时。人们都只看到我做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
扁鹊是否有医术更为高明的兄长,今天的我们无从得知;然而这则故事,却含意深远。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要善于审时度势,见微知著,才能及时采取措施,有效应对和解决问题;换成更简单直白的话来说,就是“要从小事抓起”。然而,人们往往习惯于关注和解决大问题,而往往忽略了小问题,于是“按下葫芦浮起瓢”,总被问题牵引着鼻子,忙于应对,疲惫不堪。
近年来,贪腐问题一直困扰着官场,不仅省部级以上高官频频落马,此外,“小官巨贪”“塌方腐败”的一再见诸报端,也在刺激着国人敏感的神经。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身居高位的官员涉腐,恐怕大部分不是临到退休时才陡升“捞一笔”的想法,涉案人员多、资金大、影响恶劣的官场窝案的形成,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是由于没有在犯罪初期被监察部门的“火眼金睛”发现,反而被一再“带病”提拔,这才贼心越来越大,贼胆越来越壮,最终不可收拾。
因此,各项工作不仅要见兔顾犬、亡羊补牢,更要未雨绸缪、防微杜渐。与其花更多的精力和智慧“善后”,不如“善前”——筑牢监管权力的“笼子”,构建严密的腐败惩防体系,在问题一出现就将它解决,让权力始终在阳光下健康的运行。( 周文郁)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