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成绩最让人折服,是立足当前的显绩,还是利在长远的潜绩?“既要做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做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绩,也要做潜绩”,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届班子、主要领导,无不渴望在岗位上干出政绩来,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但爱做“显绩”轻视“潜绩”,又是一种通病,每每谈到政绩时,各种立竿见影的“数字成效”一大堆,令人眼花缭乱,但一些不抛头露面的“隐形工作”,却局限于“合格”“达标”,呈现“冷热不均”现象。说到底,还是冲动急躁的政绩观作祟。
显绩也好,潜绩也罢,都是为人民服务,不应有亲疏之别。由于“潜绩”常常没有掌声和荣誉,在短期内看不到成效,难为自己政绩“贴金”,充其量算是一块“铺路石”,给下一届、几届做的“嫁衣”,一些领导干部内心不愿意,只是碍于考核指标,被动应付应付。领导干部交流都很快,一个岗位也就匆匆呆几年,不干出点成绩,如何向上级交待?走马上任“大手笔”“大作为”,新官上任“三把火”,总觉得要干点轰轰烈烈的事情,才能让自己出名,令政绩耀眼,让才华放彩。殊不知,很多这样的政绩工程,失控后沦落为“夭折工程”“伤民工程”,没换来政绩,反而得到一片骂声。
将一些潜绩事业纳入政绩考核,就是为了发挥引导作用,让广大领导干部多从大局和长远出发,克服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多为后人铺路架桥、栽树造林、当“梯子”,每一届都多做点潜绩,形成了良性循环,同时在每一届领导干部身上,又有潜绩转化为显绩,在前人栽种的大树下“乘凉”。
《之江新语》中,“谷文昌之所以一直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敬仰,是因为他在任时不追求轰轰烈烈的‘显绩’,而是默默无闻地奉献,带领当地干部群众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在沿海建成了一道惠及子孙后代的防护林,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事业在接续奋斗中前行,就需要广大领导干部不图名、不为利,默默无闻、长期耕耘,甘做“英雄背后的英雄”,不把潜绩的考核指标当“鸡肋”、当任务消极应对。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干潜绩事业如同培养“政绩幼苗”,等幼苗长成了参天大树,为人民谋福祉,让群众得好处,就会感恩在心,牢牢记住干部的好。相比之下,群众的口碑显然比金杯银杯更有价值。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