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日本制造都是高品质的保障,代表着“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但是在2017 年(特别是下半年)的时间里,日本制造却屡次被曝出造假丑闻,甚至还一度波及了全球范围内的汽车、航空、化工、等多项领域;短短一年之间,日本制造逐步走下神坛,再也不是人们看到就会觉得放心的Made in Japan 了。
2017 全年,被曝出丑闻的重大企业一共有7家。
其中包括生产“割喉气囊”的高田、波及无数汽车、航空、火箭和军工企业的神户制钢、雇佣无资质质检员的日产汽车、“糊弄”安全检查30 年的斯巴鲁、技术参数造假的三菱材料、肆意篡改数据的全球碳纤维材料巨头东丽化工,甚至就连日本人引以为傲的磁悬浮铁路工程也被曝出通过舞弊行为串通中标的丑闻。
—— 高田生产的“割喉气囊”——
今年9 月,国家质检总局在官网上发布了消息称,大众和通用集团将召回旗下共计738.9 万辆汽车,号称是汽车史上最大规模的召回。而这些问题汽车被召回的原因,正是因为全部使用了高田生产的安全气囊。
安全气囊变杀人气囊
汽车安全气囊本应该起到保护驾驶人员安全的功能,在车辆发生碰撞的瞬间(0.2s 左右)弹出,对人体的进行缓冲保护。不过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瞬间充满空气,就需要使用一种特别的添加剂——火箭发动机推进剂。
但是问题就出现在了推进剂上——高田所使用的是成本低、在潮湿环境下更易挥发的推进剂,造价只有其他公司的1/4;再加上高田对于气囊密封设计的疏漏,而容易在正常行驶的过程中发生气囊爆炸。
推进剂巨大的爆炸力,会使气囊增压泵的钢结构瞬间破碎并弹射而出,造成气囊割喉事件的发生。
影响范围覆盖全球
从2008 年起,有问题的高田气囊已经造成全球16 人死亡、1000 多人受伤。
作为全球第二大安全气囊制造商,与高田合作的车企非常之多。截止到2015 年为止,本田累计召回1960 万辆、丰田累计召回500 万辆、三菱累计召回312 万辆、马自达召回203 万辆、宝马召回202 万辆、福特召回150 万辆...
到目前为止,全球范围内因高田问题气囊而召回的汽车已经超过1.2 亿辆。
问题早就存在,但高田选择了隐瞒
高田集团成立于1933 年,起初只是一家纺织品汽车,后来逐渐做起汽车安全带的生产。随着企业做大,高田所想的并不是怎样发展,而是控制和降低成本。当年高田就因为使用了塑料的ABS 插口造成842 万辆汽车因为安全带问题召回。
但是高田没有引以为戒,而是变本加厉地在安全气囊上做起了手脚。为了降低成本高田在安全气囊的推进剂上选择了价格更低、但是更不稳定的硝酸铵推进剂(高田是唯一使用硝酸铵推进剂的气囊制造商)。
而在2000 年内测时高田就发现了这个隐患,但是出于巨大的投放量产压力,高田选择了隐瞒。时至今日全球因此而导致出现问题的安全气囊已经达到了2.3 只,涉及上亿位车主。
不过有一个还算是好的消息:由于巨大的处罚和赔付压力,高田公司负债超过584 亿元人民币,已经在6 月26 日宣布破产。
—— 波及全球车企的神户制钢造假案——
就在高田事件的热度丝毫没有减退的时候,10 月8 日,日本神户制钢公司声明:旗下3 家工厂和1 家子公司长期篡改部分铝、铜制品的检验证书,已达到客户标准,部分违法行为从10 年前就已经开始了。
单是2016.9 — 2017.8 的一年间,存在问题的铝制品就达到了19300 吨、铝铸件锻件19400 件、同产品2200 吨,占细分是市场年销售额的4%。
总结一下:“我们把有问题、不合格的铝、铜制品卖给了我们的客户,而且已经干了十年。”
作为世界五百强之一、日本的第三大钢铁联合企业,神户制钢公司成立于1905 年,距今已经有112 年历史。神户制钢的66% 的产品都是供应给日本国内的,并且深受日系车企喜爱,甚至也有不少美、德车企也会采购神户制钢的产品。
从家电到汽车、军工企业到飞机火箭,受神户制钢问题产品影响的企业大大小小超过200 家。
受伤最大的汽车企业
神户制钢所生产的汽车铝板材在日本市场占有50% 左右的份额,全球范围内每2 辆车汽车中,就有一辆使用的事神户制钢生产的汽车阀门弹簧用线材。
10月8日丰田证实:旗下部分车型的发动机罩、后备箱等部件,已经使用神户制钢生产的铝制品;
10月9日,日产、斯巴鲁、马自达也相继宣布使用了神户制钢的产品;
10月24日,雷克萨斯在官网上发布了声明。
重工企业也难逃
除去汽车企业,目前已经得到证实:可能会受到影响的包括三菱重工打造的喷气式支线客机、用于发射卫星的H2A 火箭、往返于东京和大阪的新干线列车,除此之外还包括为日本自卫队生产装备的四家日本军工企业。
国际范围内受到波及的有日立为英国制造的列车、波音公司的飞机翼,以及大金工业和松下等企业。
日本高铁列车搞砸英国首秀
此前,英国大西部铁路公司花57 亿英镑购买了日本日立公司生产的全新高铁列车,英国交通秘书夸赞这是“全国最智能、最棒的一批列车”;10 月16 日的列车首发也引来了无数市民的围观。
然而尴尬的一幕出现了:原本计划早晨6 点发车却被推迟到了6:25 才上路;之后又因为空调问题导致车厢里发生了水灾…
于是,无数商务座的首批旅客都不得不选择了站票。
三峡工程险些被坑
甚至就连我国的三峡工程也险些被神户制钢坑害,好在当时三峡工程的质检人员发现了钢铁试验品的冲击韧性不达标,并且一再严厉要求神户制钢解决问题。
但是神户的态度确实“不可能,我们是世界一流的企业,绝对不会出现这种问题,分明是你们的测试结果忽高忽低”、“除非看到中国检验检疫的正式结果证书,否则我们不接受洽谈”。于是神户制钢的产品就被pass 掉了,并且全部退款,避免了灾难性事故的发生。
—— 使用无资质质检员的日产汽车——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今年10月日产汽车(Nissan)被曝出旗下多款车型存在严重的质检问题,并且引发了大规模的召回,原因是:负责对汽车进行质检的工作人员属于无资质质检员,并且至少持续了20 年。
受此影响,日产已经宣布召回从2014 年1 月— 2017 年9 月间在日本国内生产和销售的116 万辆汽车、进行质量复检。而对于为何没有召回出口别国的汽车,日产方面的解释是:从日本出口的汽车没有参与召回,是因为检查证书是在日本商务部统一要求下进行的。也就是说由于出口时还需要进行质检审核,暂时不会影响到国内的日产车主。
—— 斯巴鲁篡改汽车里程数——
同样是在10 月,斯巴鲁发现旗下工厂中有无证照人员从事车辆检查工作。根据相关规定,新车出厂前的整车检查必须由正式检查员完成,但涉事工厂把部分检查工作交由尚未取得资格的实习员工负责。斯巴鲁高层也表示:这一行为已经像传统一样持续了30 年之久。
此外斯巴鲁还被曝出对汽车里程数造假的事件。斯巴鲁官方表示:部分检查人员向外部的调查人员透露,在最后一道检查程序当中,部分样板车型上的里程数据被篡改。
—— 出厂数据造假的三菱集团——
11 月24 日,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承认:公司下属的三个子公司(三菱电线工业、三菱伸铜和三菱铝业)存在出厂产品技术参数造假的问题。
作为日本有色金属巨头,三菱综合材料在全球范围内的知名度非常广,目前为止采购三菱不合格产品的企业已经增加到了274 家,其中涉及到了航空航天、汽车制造、机械装备和电子设备等多个行业。
此番数据造假的问题零件或已经流入日本高滨和大饭核电站。其中大饭核电站就比较倒霉了,因为此前它就已经使用了神户制钢产品,导致3、4 号机组的重启计划推迟到了明年3-5 月(论实力补刀我就服岛国)。
子公司三菱电线工业自2015 年4 月— 2017 年9 月,一直修改出厂橡胶密封制品的技术参数,以达到客户要求。这些问题产品大约有2.7 亿个,大多被用在了飞机、舰船和汽车上。
三菱伸铜若松制作所从2016 年10 月— 2017 年10 月17 日间生产的铜制品同样存在数据篡改,涉事产品达到879 吨。此外,三菱铝材也被曝出数据造假,同样多用于汽车行业。
三菱犯错,不是第一次
然而三菱出现数据造假问题已经不是第一次。2000 年日本运输省就曾发现——自1997 年起三菱汽车就可以对外隐瞒用户对产品问题的投诉,共计6.4 万个,同时对81 万问题汽车的投诉也是秘而不宣。
2001年,陆续有国内的车主反映帕杰罗车型的刹车会时常失效,但三菱矢口否认;直到日本国内也发生了同样事件三菱才松口承认。
2004 年,6 名高管因隐瞒汽车离合器零部件隐患而被捕,这个问题曾经在2002 年导致一名司机在交通事故中死亡。
2016 年4 月,三菱承认操纵62 万辆汽车的燃油经济性测试结果,涉及62.5 万辆汽车;而三菱这种对油耗的造假行为,最早可以追溯到1991 年。
—— 东丽化工——
作为全球最大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商,东丽也陷入了造假的丑闻中——在2008 年—今年7 月之间,东丽篡改了包括轮胎强化材料在内、149 个产品的质检数据,以满足采购商的要求,共波及13 家企业。
其中就有轮胎帘布。轮胎帘布是一种用来保持轮胎不变形的基础材料,正是它构成了轮胎的骨架,是轮胎安全性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东丽混合线材提供的产品强度并未达到合同要求。
11月29日,东丽社长日觉昭广在记者会上向客户和社会各界道歉,并称公司是11 月在网上看到揭露东丽数据造假的网贴才决定对外发布有关情况的。因为“没有违反相关法规”,所以没有主动发布相关情况。
截至目前,日本主要汽车轮胎制造商普利司通和横滨橡胶已向外界证实:在轮胎中使用了东丽公司涉及造假的产品。
不过据普利司通中国相关负责人透露:“供给中国市场的部分轮胎有采用东丽的产品,其中一部分已经交到中国消费者手中。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出现问题的轮胎。”
—— 四家企业串谋围标磁悬浮项目——
12 月10 日,日本时事通讯社报道称:备受关注的“日本磁悬浮中央新干线工程”被曝出承建商在项目招标中存在重大的舞弊丑闻。
这个2014 年开工的项目可以把从东京到大阪之间的通勤时间缩短为1 小时,被认为是继2020 年东京奥运会后又一个举世瞩目的大型工程。
这次被曝光非法投标丑闻主要集中在大林组、鹿岛建设、清水建设和大城建设四家建筑商上,据悉这四家企业涉嫌串谋围标、垄断并瓜分了这个造假高达9 亿日元(约5225 万元人民币)的重点工程。
加上其他一些大大小小的造假信息,2017 年已经有不下10 家日本企业被曝丑闻了。
—— 日本制造为何突然走下神坛?——
曾几何时,日本制造一直自带着金光闪闪的标签加成,再加上近年来日本经济持续低迷,安倍大力推行的“安倍经济学”收效甚微。
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生存压力不断加大,道德已经无法约束企业对于生存的渴求。现在的日本进入了“疯狂逐利时代”,经济利益优先于顾客口碑,开始成为企业的主要追求目标。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不少企业都会选择铤而走险,也渐渐丧失了当年那种为了一个细小零件花上几十年的时间去钻研的精神。
除了一些工业企业,科研学术行业也是见怪不怪。从2013 年东京大学加藤茂明43 篇论文造假被撤,到2014 年轰动一时的小保方晴子STAP 细胞造假,以及最近的日本国宝级学者渡边嘉典学术造假。
这所有的一切不光是代表着日本制造业的没落,更暗示着日本工匠精神一步步地消失。虽然日本制造曾是高高在上,就连中国大妈都是日本电饭锅和智能马桶盖的死忠粉,但是随着日本创造文化和大环境的变化,不少踏踏实实、埋头苦干的中国企业已经在一夜之间崛起了。
2017年是日本制造倒塌的一年
也可以说是中国制造崛起的一年
从日本制造走下神坛
到东芝、夏普、松下等老牌日企被收购
再到华为、海尔
联想、阿里巴巴这些中国品牌的起步
都代表了什么呢?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