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退不符合扶贫条件对象48335人、重新认定符合条件纳入帮扶对象6489人,清退或取消保障房资格1372户……昨日,广东省审计厅厅长何丽娟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2016年度审计查出突出问题的整改情况。截至10月底,已按照审计意见完善管理制度1399项、处理相关责任人106人,整改率77%。(11月30日人民网)
可以说,“装穷”“装贫困”现象已在个别地方成为时尚,与通常的炫富心理背道而驰,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投机谋利的心态在作怪。因为一旦装穷成功,被评定为贫困对象,就会空手套来一系列优惠政策,每月有数百元低保金、就医有“绿卡”、居住有保障房,就连每年缴的医保费也能免单……在个人面子和一大堆利益面前,有的群众果断选择了后者,一旦监管不到位,或有人暗中相助,就能堂堂正正成为“假贫者”。
“假贫者”多了,就会挤压真贫者的申请资格,导致一些符合条件的困难户反而被拒之贫困的“大门”外。为了推动脱贫工作的开展,国家对所有贫困户进行了建档立卡,一卡在手,无论走在什么地方都“贫困”,各种优惠政策、涉农补贴接连而来,没有这张卡,啥好处也捞不上。为此,一些人想方设法都想当贫困户,即使脱贫了也不想退出。
“假贫者”的出现,既造成国家政策扶持偏离准心,浪费了人财物力,让投机者得了好处,同时也伤了真贫者的心,破坏了社会公平正义,对党和政府,乃至社会产生不满情绪,产生一系列后患。广东审计出并清退近5万名“假贫者”,算是一次严厉的警告,但愿其他地方的“假贫者”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主动退出,退还所得。
但是,近5万“假贫者”的出现,绝不是装穷就能达到目的。要么有干部审核时疏忽大意、把关不严;要么有干部充当“内鬼”,故意放水。不管处于何种缘由,都应该追究这些“假贫者”背后的干部失责、渎职行为。口说千遍不如问责一次,尤其是对个别干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失责心态,要严肃问责,倒逼干部从严审核把关,杜绝“假贫者”,让真贫者享受到党和政府的兜底福利。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