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教育部网站消息,近日,有媒体报道个别省份和高校在公示受助学生信息时,含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为保证国家学生资助政策落实落细,防止资助过程中泄露学生个人信息和隐私,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向全体学生资助工作者发出预警:保护学生个人信息和隐私,资助工作者要“拧紧这根弦”。(11月21日中新网)
在信息社会的今天,大量个人信息的泄露,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垃圾短信、诈骗电话屡见不鲜,稍有不慎,可能你就会掉入别人的陷阱。而保护学生个人的隐私、关键信息,不仅能让学生在一个相对平等的环境中学习,不被他人特殊对待,更重要的是个人关键信息得到保护,有效的避免一些诈骗电话打扰,也是对学生和家庭的一种保护。
那么在资助过程中,如何做好保密工作,有效保护学生隐私呢?首先,完善隐私权的法律规定,确保困难学生的隐私保护有法可依。一方面社会资助方需严格遵守学生个人隐私权,资助方不得将资助行为作为一种扩大知名度和社会形象的一种投资,有意无意的通过企业宣传、个人报道等方式公开学生信息,避免给受助学生造成困扰。另一方面,学校在认定家庭困难学生的过程中,也极易忽视学生隐私的保护。有些学校让家庭困难的学生当众“诉苦比困”,通过同班同学投票,票多者为胜。这种公开暴露隐私的行为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因此,评定环节尤其需要注意方式方法。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认定程序,关键信息处实行打码,确保评定工作公开、公平、公正的同时能有效保护学生的隐私权。再者,学生需提高维权意识,强化隐私权的自我保护。获得资助,也许需让渡部分个人隐私,但让渡的权利是有限的,对恶意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要学会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关爱贫困生,不仅仅要在经济上保障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更需要顾及学生的切生感受, 因此学会尊重隐私,还受助学生一个平等的学习环境。给予贫困生更加贴心的关爱。
作者:张小凤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