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吞吞:脱贫攻坚是服务于民的真实“缩影”

文章来源:枣庄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7-12-14 10:16:27

在改革开放之初,我们的奋斗目标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三十多年来,确实有一批敢闯敢试,冲在改革潮头浪尖的群体享受到了改革的红利,成了先富起来的一批人,但如何利用他们的力量,把贫困的大部分人带上致富道路,实现共同富裕,则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推进协调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找到了答案。“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已成为众多城市的发展模式,贫富差距、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共同富裕的梦想正在逐步照进现实。

从近几年扶贫攻坚行动,便能感知协调发展的内涵。由于多重原因叠加,中国的农村依然有一批贫困人口,尤其是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存在一批极度贫困群众,他们是协调发展的“短板”弱项。为了把这块短板补上去,中国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几乎都被充分调动起来。财政扶贫、交通扶贫、水利扶贫、旅游扶贫等等,在广大农村遍地开花,为打通贫困群众的致富“梗阻”,发挥了重要作用。

众所周知,先富带动后富,绝非一件易事。因为先富起来的一批人,不仅拥有了更多收益,在收入上更多,更在于他们在长期的打拼中,开拓了视野,积累了丰富的资源,他们挣钱的能力和水平更强。而广大贫困人口的基础弱,思维更加保守,在挣钱方面的思维、能力远不及先富起来的一批人。如果没有类似扶贫攻坚的政府主导行为,很难缩小贫富差距,让后来之人也能逐步赶上富裕的步伐。

脱贫攻坚绝不仅仅是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线,而是为了将社会上的资源向他们多倾斜,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发展条件,从而朝着社会协调发展的目标不断迈进。唯有如此才能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由此可以断定,脱贫不会是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的终极目标,这只是帮助贫困群众的开始。随着社会的进步,必然会有更多帮扶举措向农村倾斜,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让先富起来的人群“反哺”落后的地方,最终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