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了一辈子茶,但因缺乏管护技术,四川巴中平昌县方山村的罗显礼始终没能摘掉贫困帽。去年县里开办农民夜校,县茶果局的高级农艺师们走进茶园,手把手培训,让老罗重燃脱贫希望。(12月11日人民网-人民日报) 精准扶贫关键在“精准”二字。时间进入新时代,脱贫攻坚面临深度贫困,欲攻克坚中之坚,确保所有贫困户彻底脱贫,尤需把握好扶贫“精准论”,让扶贫政策、扶贫资金、扶贫项目在落实过程中实现“精准灌溉”。四川在精准扶贫的实践中因地制宜,多管齐下,精准发力,抓职业技能培训,抓扶贫干部队伍建设,抓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形成了精准脱贫的强大合力。 扶贫贵在扶志。现实中,一些地方在扶贫中一味的给这样给那样,给不少人这样的印象:只要评上贫困户,就能享受到种种好处,即使不劳动,也可以衣食无忧,客观上让一些贫困户滋生了“等靠要”的思想。而没有评上贫困户的群众难免心生不满,认为扶贫政策不透明不公平,是在养懒人。人穷志不可穷,实现彻底脱贫,关键还得靠贫困户自己。但凡有一点志气,岂会甘愿贫困?在扶贫工作中,除了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还要善于教育引导贫困户,增强贫困户的脱贫欲望,激发贫困户脱贫主观能动性。 扶贫重在扶智。“没有致富技术保障,脱贫的志气再高也会瘪下去。”四川省委组织在全省所有行政村开办普及农民夜校,整合村级学校、文化院坝、农家书屋及远程教育站点设施等资源,配合当地特色产业对贫困户开展劳动技能培训,让贫困户中的劳动力普遍掌握一定的种养技术,极大了增强了脱贫的内生动力。但扶智并非简单的讲讲技术课,不是从网上下载些技术培训课件念一念,关键得让贫困户消化。技术培训也需“个性化方案”,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贫困户的需求,制定针对性强可行的技术培训计划;基于很多贫困户知识水平较低的情况,技术培训应当更多的注重在实践中开展,比如在果园、菜地、养殖场,一边实际操作一边将重要的技能一一讲解、传授给贫困户。 扶贫既要扶志又要扶智,两者不可偏废。一些贫困户之所以有“等靠要”的思想,一方面缘于长期贫困对志气的消磨,另一方面缘于当地扶贫措施的一刀切。因此,在扶贫过程中,要将扶志与扶智结合起来,在扶贫过程中注重思想教育,注重培树先进典型,让先脱贫致富的发挥“带头人”作用,对于极度贫困户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
作者:伍果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