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高考又要到了。
在中国,高考通常被看作是第一大考,甚至有“一考定终生”的说法,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高考的残酷,每年的高考过后总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有人将高考失利的考生分为四类:第一类考生,平时学习不错,高考的时候发挥失常;第二类考生,平时学习很努力但是学习效率不高;第三类考生,自己想学好,可是周边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第四类考生,自己不想学,纯粹是迫于父母和老师的压力才参加高考。这些人中只有第四类考生主动放弃高考,前三类考生则都运气不佳,不幸被冠上“高考落榜生”的帽子。
然而这些运气不太好的考生并不是少数,至少能够占到参加高考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这些人中会有一部分选择复读,另有一些则会进入社会。而参加复读的这些学生,一部分人会取得不错的成绩,可还是会有一小批学生会再次落榜,于是又有一部分学生走入社会,余下来的接着复读,在这种情况下反反复复,甚至有些人备战高考好多年依然没有收获好的结果。
其实,通向高等教育的途径不止一条,还有自考、电大、远程、成人高考。其中,自考的含金量最高,也没有入学考试,学员报名后只需参加每门的课程考试,合格一门拿一门的证书,所有课程考试合格之后申请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一门课程允许学生选修两次,每选修一次,可参加三次考试,取实际考试成绩的最高分计入最终成绩。
自考的这种自由灵活的特点能将考生发挥失常的概率降到最低,学习效率不高的学生也可以通过每次少选几门课程,留给自己更多的学习时间,确保每门课程的通过率。而且自考的学习形式灵活,不受地点和周围学习氛围的影响。基于自考的这种特点,上述高考失利的三类人都非常适合选择自学考试的形式来获得高等教育学历。
戴尔·卡耐基说过:“一个人成功,要靠15%的专业知识,85%的人际交往等软科学本领。”这种软科学的本领,就是情商,也是职业力的主要组成部分。15%的专业知识,可以从学校教育获得,但85%的人际交往的软科学的本领却不能在学校的教育中自动获得。
从这个角度上讲,获得专科或本科学历并不是学习的终结,恰恰是更高层次学习的开始,即通过职业力的学习,让学员能有更多的几率,转变成为一个专业的企业人才。孚格教育夏老师说:“学历不等于能力,学历只能够证明一个人的学习经历,不能证明他(她)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孚格教育正是基于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的考虑,在开设自考与继续教育的基础上,又引入了关于职业力的培训课程体系。该体系更倾向于构建人才实战能力,这无疑将成为莘莘学子强化职场生存能力的一个捷径,而真正改变传统院校培养模式的轻实践重理论的现状,正需要这样的社会力量辅以支持。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