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服务现代化组群式大城市建设

文章来源:淄博晚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7-05-21 09:18:06

积极推进镇村改办居工作,不断提升社会救助、社区建设、养老服务业发展等民政公共服务水平,全力服务现代化组群式大城市建设。记者采访中,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马国舟称,我市民政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四组全”城市工作思路,根据部门的职责,在做好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衔接、兜好民生保障底线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市委、市政府关于“人的城镇化”部署,重点加强城乡社区特别是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补齐短板。着眼解决养老服务业发展不平衡、区域结构供给矛盾等问题,现在正在编制市级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大力实施社区养老示范工程,下一步将根据周连华书记提出的思路不变、干劲不减、标准不降的要求,强化实干精神,全力服务现代化组群式大城市建设。

>兜好民生保障底线 夯实现代化组群式大城市和谐稳定基础

通过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着力解决群众各类突发性、临时性生活困难,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兜好民生保障安全网,为建设现代化组群式大城市提供和谐稳定的社会基础。制定实施《关于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重点做好政策、标准、对象、管理、信息五个方面的衔接,对符合低保标准的农村贫困人口实行政策兜底,让新纳入低保范围的困难群众享受到扶贫帮扶政策。

针对当前农村贫困人口大多数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实,积极探索对因病致贫返贫家庭重病患者实施救助,“慈心一日捐”资金专项用于农村贫困人口重特大疾病二次救助,下发《关于实施农村贫困人口重特大疾病慈善救助工作的通知》,对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群众,经过医保、商业保险报销和民政医疗救助后,再按其领取救助金额的18%给予补助。

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山东省社会救助办法和淄博市实施意见,加快建立完善城乡统筹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细化临时救助政策,扎实推进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统筹发展,帮助遭重大变故、生活陷入困顿家庭渡过难关,对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提供兜底性生活保障,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

>围绕“四位一体、组群统筹” 推进区划管理和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对全市规划区范围内,特别是建成区范围内的镇、村进行摸底调查,掌握好各镇、村的底数。对适宜撤镇改街道办的镇,重点掌握人口密度、镇驻地人口、人均GDP、财政总收入、二三产业比例、规划建设养老服务设施等指标情况;对适宜撤村改居的村,重点掌握是否位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边界内,集体所有耕地是否已经无法满足村民生产生活需要,劳动力转移至非农产业情况,以及集体资产、债权债务情况。根据摸底排查情况,拟定指导性方案,明确原则和程序,督促各区县结合实际情况,推进镇村改办居工作,加快城镇化步伐,着力提升“人的城镇化”水平。

扎实推进社区治理创新,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城乡社区治理创新的实施意见》,探索建立社区利益相关方参与的社区协商制度,推动社区协商制度化、规范化,积极构建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新格局。加快建设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协同推进的社区管理模式。强化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按照每10户到20户1平方米、最低不少于300平方米的标准,通过新建、改建、购买和置换等方式建设社区办公服务用房。积极推进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补齐农村社区服务设施、服务项目短板。

>聚焦“全域融合” 构建养老服务业发展一盘棋格局

启动市级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已形成《征求意见稿》,待各区县专项规划全完成后,市级按照“全域融合”要求,再作进一步统筹,根据区域内老年人数量、结构和服务需求,确定养老机构、农村幸福院等设施的位置、规模、数量,推动解决全市养老服务业发展不平衡、区域结构供给矛盾等问题。

建立健全以社会组织和企业为主体、社区为纽带、信息平台为手段、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健全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功能,充分发挥日间照料、失能老年人托养、居家养老服务作用。年内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达到200家、新增农村养老服务设施100家,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达到40张。

部署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鼓励有条件的区县通过购买服务方式,优化农村敬老院布局,合理确定农村幸福院和日间照料设施。依托高青县、沂源县的生态资源优势,支持社会力量借助品牌、管理、服务等优势,开展养老机构跨区域、连锁化经营,加快市场化养老项目建设,推动形成全市养老服务业转型升级发展一盘棋格局。

(晚报记者刘琳 通讯员徐以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