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没有干货,也没有无病呻吟,我的出发点仅仅是因为孩子即将面临的一个教育问题,而去尝试了解近日比较火的一个话题“学而思”,只可惜,除了简单的论述,我找不到答案,就像看完一部电影后写出来的观后感那般不痛不痒。
一、我们不曾想过自己会变成“怪兽家长”
我想大部分人在尚未有孩子的时候,对养育孩子的概念认识,都会抱有很单纯的美好预想。我也不例外,脑中的画面满屏是温馨的一家三口。而当孩子在肚子里面萌芽的时候,我对孩子的要求就仅仅是健康快乐,足矣。
到了孩子出生的数年,经历了疾病以及各种突发,画风已经没那么童话了,相互间会开始出现喂养等方式的对比。但那时候,我的要求还是健康快乐,足矣。
到了美好的三岁,原来,这是一个打开各种兴趣班的入门年龄,那一扇多姿多彩的大门会准时向父母们招手。一个措手不及,“人有我有”随大流的思想就会蔓延,内心的焦虑油然而生。当然,任何事情都会有两个极端,有放养到底的人,也会有一管到底的人。而正是这个时候,很多人对孩子的愿望,就会与最初的简单背道而驰。
二、舆论漩涡中的“学而思”
近年来,“学而思”频繁陷入舆论漩涡,它到底火到何种程度,就是但凡你家里有个学龄前的孩子,学而思这个话题一定会围绕在你左右。而你很难仅仅是隔岸观火,置身事外。直到目前,听得最多无疑是以下这些内容:“快去给孩子报学而思,否则,到了三年级你肯定后悔”……“最好幼升小的时候就去占个坑,火得很,还不一定能抢得了名额”……“进去要做新生水平测试,测试成绩达不到要求,无法取得培训资格”。……“有钱都不一定能够上”……“被录取要分班,根据成绩分为基础、提高、尖子和超常4各档次”……“哪怕它在搞饥饿营销,我随大流也得要跟得上”……
公众意见呈现巨大分歧——有声音指,以该机构为代表的课外培训绑架了中国的教育,加剧了中国学生的课外负担。但也有声音认为,课外培训回应的是学生家长的实际需求,在课外培训市场,“学而思”尚属规范。
作为我个人来讲,听了之后并不是心动,而是心痛。这种带筛选意味的测试,总有那么一点将选拔从学校推广到了学前的意思。原来培训机构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补差”了,而是“培优”,选拔早就开始了,貌似起跑线稍微晚一些,孩子就会被分成三六九等。
据公开资料显示,学而思成立于2003年,2010年在纽交所上市,2013年更名为好未来,以奥数起家,目前已发展成为覆盖文理科、留学考试培训、素质教育等多学科的综合性教育机构,旗下包括了学而思培优、学而思网校、爱志康、顺顺留学、家长帮、考研帮等10个子品牌。
今年4月底,三则关于“学而思”的消息再度引起舆论热议。一是其发起集赞换代金券的活动;二是“学而思”母体好未来公布2017财年财务报告显示,营收10.43亿美元,同比增长68.3%,关于培训机构用资本绑架教育的讨论随之再度泛起。出现了“教育为资本左右,被资本绑架。”的质疑声音。三是“学而思”有涉题嫌疑。
“学而思”遭受前所未有的社会争议,主要原因是它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市值越来越高,与城市中产家庭的教育问题捆绑得越来越紧密。
三、“学而思”被整顿,问题解决了么?
“学而思”被整顿,排除民意裹挟的可能。它击中了人们的痛点,也满足了人们的刚需,而被整顿摆在台面上的原因却不关系到教育体系。
我当然不是来同情学而思的,我们再来看看当今教育现状:
“素质教育”大背景:中国开始实施“素质教育”,目的以缓解学生学业压力为诉求,包括降低教学大纲的标准(缩减课本),减少规定学时和功力学校去重点化等措施。在实行这些“素质教育”后,逐渐出现公立学校“瘦弱”,私营办学机构“肥满”现象。中产家庭“若在子女教育上要求上进”必须对抗“经济负担、选择焦虑和全家被裹挟与孩子应试”等“三座大山”。
“公办不择校,择校找民办”:2000年,广东省要推进示范性高中建设,因为要求必须是独立高中,因此,不少初中和高中脱离开来,一批名牌学校的初中部就此消失。当时时任教育部部长周济提出“公办不择校,择校找民办”的教育发展思路最终促成了广州把原先优质初中学位推给了民校承接。2002年出台的《民办教育促进法》使得民办学校享受自主招生权,民校可通过考试网罗优质生源,由此民办初中势头越演越烈。从2005年至2010年,每年民校联考如期进行,吸引4-5万明小六学生参加,去争取民校提供的总数不到3000各的学位。但这个比喻为混战的联盟考,在2015年全面取消。
联考取消:教育部颁布《关于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招生有关问题的意见》,《意见》下发后,广州市教育局表示施行“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就近入学”的指导意见,取消民校的大小联盟。面对5万名应考生,民办学校怎么选?某民办学校无奈表示“短短时间,单凭面谈根部不足以客观评估一个学生,几分钟就选拔到一个学生的智力、道德,兼职是自欺欺人。”
密考出现:不少民办学校为了真正选拔到优质生源,铤而走险在4、5月份举办校内“密考”。
各种杯赛应运而生。“密考”组织繁琐,风险巨大,不少学校便在面试环节上做文章,但没有一个硬性指标很难录取学生,正因此,华杯赛、希望杯、迎春杯等等奥数比赛的获奖,会让面试老师眼前一亮。毕竟这些杯赛很难考,能获奖,都必然对其另眼相看。
民间机构建立权威考试。学而思03年在北京诞生时候仅仅是做迎春杯小学奥数辅导,进了学而思的学生及时没有拿到奥数比赛奖杯,其对数学的理解、思维能力也远较未经培训的学生强。学而思的出现,给民办学校提供了一个严格、科学、公正的标准。“不管公办还是民办学校,都想要的是优秀学生,学而思的学生证号符合这项。事实上学而思并不会针对公办或者民办学校的特定需求进行教学,只专注余开拓学生的各项能力,仅此而已。学而思广州分校冯军介绍,从学生报名学而时开始,便要经过测试,按照各自能力高低编入不同班级,因为人数固定,没有通过,则被学而思拒之门外。掌握学生生杀大权的考试,则由学而思专门的教研部出题。既然小学教员考试没有区分度,密考风险又巨大,面试又问不出所以然,只要相信学而思这类机构的排名。可以说,没有进入学而思这种培训体系,孩子完全与其他人没有竞争的可能性。
就此看来,学而思纵有千般错,但病在教育体系,痛在家长心,苦的是孩子的童年。
四、一鸡死,一鸡鸣。
以“学而思”为代表的课外培训机构是否该为中国学生负担过重负责,有学者认为,中国中小学生课外培训负担重,实是公办学校常年实行“减负”政策,降低学业要求结果,导致公办学校玻璃的应试机制,转移到了民办学校和课外培训机构。
以学而思为代表的课外辅导机构一时间成为众矢之的。可以预料的是,学而思等课外辅导机构里的学生也并不会因此减少,大多数家长也会做出更现实的选择。如果大多数学校都能发展充分健全、师资实力雄厚,有小班额的教学规模,有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课本和课堂、有帮助学生巧妙接替的视野和方法、有带领学生备战从中高考到学科竞赛、高效自主招生等各类考试的研发和授课团队……我们哪里还需要“学而思”(据《新京报书评周刊》家长。
我们家长,到底为何焦虑?看看一众网友的留言:
@曾邕江: 这里,下午三点小学就下课放了。剩下的时间每月交200可以继续在校补课,不愿在校补课的,也是到外面老师开的补课班继续上课,一个月比校内贵100。所以以后的中国,不会再有寒门出状元的事情了!条件好的接受的教育就全,穷人家的孩子,你想在学校老师教点内容,估计是学不到了。除非你再交补课费。
@桑月帮面汤: 能停吗?受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竞赛,补课就是额外训练。这跟大国体育竞技一样的,运动员天天训练就为了奥运奖牌,而不像欧美一些老实国家的运动员,平时忙工作和生活,只在赛前活动活动筋骨参赛。这年头,都是老实人吃亏。
@Sany商城: 高考不停,却停补课,是不是本末倒置?在高考能够成为左右一个孩子命运的考试的时代,一个学而思倒下去,肯定还会有更多的学而思站起来。
@回忆颂: 怨就怨现在好多学校都成了学校不把知识讲完,让学生通过补课去学,以前周末上课是为了培养兴趣,现在是为了真的补课。
@夜空有星星: 广州也是学而思等机构非常火爆疯狂的城市之一,就其原因,估计很重要一点是广州小升初不允许考试招生,按直升或摇号,好的学校招不到好生源,好学生去不到好学校。所以大家都去找其他渠道,比如学而思的考试和成绩就是一个途径。政策失败造就。
@淡阳定明: 很多所谓的旁观者以为症结在学而思,没有真正想想是不是当下教育的弊病,我是成都学而思学员的家长,各位旁观者是否了解现在成都中考能读普通高中以上的比例有多大,不能上高中的都会分流职业高中的又有多少。我们这些家长有钱没地方花,有病要送给这些培训班?
@谢老不老: 教委一方面叫停奥数培训,另一方面各个中学又极其看重奥数比赛的成绩,中学分班考试也都是奥数的考试题。这种自我矛盾的现象,你让学生家长能怎么办?!
有专家指出,家长焦虑的深层次原因,仍然是幼稚教育资源的有限。随着“就近入学”制度的越来越严格,以及推优、特长等比例的逐年下降,使得“学区房”成为了上好学校的唯一途径,但高价的学区房又不是普通家庭所能承受得起的,于是,尽管推优、特长的名额越来越有限,还是使得不少家长笔者孩子“背水一战”在奥数、钢琴、英语,以及各种竞赛中谋求出路。
学而思现象折射的是如今很多家长对于学校教育“吃不饱”的不满和另一种无奈的选择:“在连年减负的口号下,从小学到初中,课堂教学的内容和过去比,在不断地做减法。最典型的是,有的知识点因为减负而在教材中消失了,老师在课堂上也跳过了,但是在最后的考试中却是要考核的”。(据《上海观察》)今天对学而思口诛笔伐的人民,会不会在未来的某一天,也加入排队报名培训班的大军中呢?
缺乏选尖标准的民校和家长同时彷徨,而学而思一种的校外培训机构顺理成章地充当做了考试和招生委员会的角色。实际上,长却却为的选拔机制,将导致疯狂校外机构之风越刮越烈。学而思也罢,卓越,龙文教育也罢,不过都是其中一员而已。
后语:
为了孩子的成长,我们家长都煞费苦心,但在这个时代仅仅“静待”花会自然开么?爱因斯坦曾说“每个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以爬树能力来评断一条鱼,那么很多人都只不过是一个白痴。
学而思触痛了谁的神经?就如一位朋友的评论:学而思纵有千般错,但它只是一剂假药。只毁假药,疾病不会自动痊愈。
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读奥数的,体送吃饭吧。有些孩子确实天赋异禀,需要这样的机构,有些根本不适合的硬着头皮去,就真心难受。横竖的结果,最苦是各位学子,造成这种恐慌,三方都有责任,包括家长本身。
此文仅仅是一个面对无数焦虑的父母而自发去探求背后各种问题的种种,一方面告诫自己,这是一个教育磨合期,也许你和我都是其中的一个试验品,但毕竟适者生存,必须要知道游戏的规则。另一方面,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孩子到底是一条鱼,还是一只小鸟,作为家长,首先要认知清楚,我始终认为,家长是孩子教育路上的摆渡人,告诉孩子风浪来袭之时,应该如何挺直脊梁去面对,如何抵达他们想去的远方,而不是弄得鱼死网破。我爱我的孩子,勿忘初衷,育人,先育己,谨记于心。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